近年来,打造文旅IP已成为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无IP,不文旅”渐渐成为一种共识。据媒体报道,近日,安徽省阜阳市公布了王家坝闸、管子文化、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界首彩陶、淮河杞柳、临泉杂技、太和书画8个文旅IP入选《阜阳首批文化和旅游IP培育名单》。该市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张玉清介绍,此次入选首批文旅IP培育名单的是8个不同的类型,极具地方特色,知名度较高,每个IP背后都有着文化内涵。
顾名思义,所谓“文旅IP”,其实就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符号或文化旅游的一种标识。但在业界人士的眼里,IP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景点,也可以是一个旅游产品,或者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可以说,IP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它不仅代表自己独有的个性或稀缺性,也能够提升某一旅游景区(或某一旅游产品)的识别度、重游率(回购率)、品牌溢价,带动二次消费,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种种行业顽疾。这大概就是阜阳积极谋划实施城市IP,尽快让当地文旅产业融入长三角,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资源、品牌的转化能力的初衷。
毋庸讳言,伴随着文旅产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流量经济转向IP经济发展,游客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景区+酒店”,如各地借助IP概念,研发的“动画IP+亲子游”、“影视IP+特色文旅小镇游”、“体育IP+户外运动”等新的创意模式不断涌现,不仅具有IP属性,更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的文化及旅游体验,愈加受到游客的关注。如“三星堆文创雪糕”,“文旅+游戏”新IP《和平精英》等,IP的力量既让产业升级加速,也使得IP的吸金能力,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未来的文旅产业,需要与IP紧密结合,借助IP的力量,促进全产业链的延伸。
毋庸置疑,在文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IP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打造文旅IP已成为中国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当然,打造文旅IP不可以毫无根据、无中生有,可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可以与当下流行的文化进行创意融合,同时植入当地特色产业元素,通过传承、弘扬、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品质与文化成为旅游新引擎。
总之,在当前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内文旅市场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IP赋能,从文化挖掘到IP市场营销,从授权链路到供应链搭建……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展开完整的研发、测试、运作与管理,以更具吸引力的形象,接受市场检验和游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