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更加长远、更加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新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一个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事实就是说明,数据就是印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北地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综合创新能力强、现代制造领先、服务业高端的优势;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一个个亮眼数据见证我国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如今,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凸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盘着眼全局、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统筹联通国内国外的发展大棋局。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立足局部和当前,更着眼全局和长远;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效率提升,更牵动共同富裕、社会公平;不仅影响一时一地,更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为我国在新征程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必须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举措,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同下一盘棋,共绘一张图。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作抓手。踏上新征程,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就一定能发挥各地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