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人间真回忆

郑从彦

版次:03  2023年02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严肃的非虚构写作而言,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可以成为合适的写作对象。么书仪坚信凡人凡事有其独特的力量,便决心认真记录自己父亲和母亲的一生,用心讲述寻常百姓在时代洪流的悲欢离合。于是,就有了这本《寻常百姓家》。

和绝大多数中国的普通人一样,么书仪父母的一生在一般人看来,或许只能用“平淡”一词来形容。但是从女儿的视角出发,普通的故事处处洋溢着别样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来源于祖辈的拼命奋斗,他们不仅将“家族”责任视作人生天地之间的第一要事,而且也用实际行动教会了后辈诸如诚实、自尊、羞耻心、努力等宝贵的人生道理。这种新鲜感也来源于母亲的知书达理,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事有分寸,为人有原则,真诚、善良、美丽是贴在她身上永恒不变的标签。这些印在么书仪脑海里的记忆,也许只是无数渺小故事的一小部分,但也恰是这一缕温情,让父母平凡的一生变得有了意义。

家,无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家,可以积攒人生的智慧,可以享受人伦之乐,可以创造无限可能。而为了更好地记录自己家的故事,么书仪除了在父母健在时录制了三十六卷录音磁带之外,还拿出了做学术研究的精神劲儿:不厌其烦查对资料,一丝不苟核对具体细节,严谨科学地选择措辞和表达。而这一切的付出,就是为了寻找家的真实。

将自己写入作品,一来是自我发现,二来是自我再造。

么书仪的自我发现,是基于父母相继离世的觉悟。这正如么书仪的丈夫洪子诚先生所言:“她觉得她的一生,无论是生活、事业,还是为人处世的规矩、习惯,那些值得肯定的方面,大都来自家庭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了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生命意义,她在叙述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述,因为她懂得唯有细节有助于说服读者去相信这段经历的真实。她利用父亲留下的一大批“档案”——生意账目、日用账目、工分账目、证券行情以及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交代历史问题的底稿,让自己一次又一次走进父母命途多舛的人生。她回顾父母的艰辛与不易:父亲拾马粪、摘马缨花、打槐树籽、采马齿苋、逮蚯蚓以及母亲踩缝纫机绣花的计件付酬,让自己再一次了解一个普通家庭的艰难生活究竟可以多艰难。

低头的反思,固然是回忆的一部分,但抬头的那一刻,理应成为最美的开始。毕竟,上一代的故事已经结束,新一代的故事才是当下最紧要的事儿。么书仪深深地明白,只有去粗取精的传承,方能实现至善至美的发展。于是乎,她开始行动,让自己也和父母一样,树立一个单纯而笃定的生活目标:“挣钱,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和供孩子们读书。”她开始领悟,为人父母精神世界的丰盈是尤为重要的,“我向父亲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努力,我向母亲学会了让自己遇事就‘扛着’(有担当)。”她深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她开始发现写作的真谛——“不虚美,不隐恶”,而这也让这段小历史有了大历史一般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