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思想的升华

特约撰稿 陈广忠

版次:17  2023年02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南子》各种版本的研究著作。

2019年12月,首届淮河文化论坛,陈广忠教授向与会代表讲述《淮南子》。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是在正史中,却留下15个字。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记载:“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这部《内篇》,原文二十余万言(今仅存13万多字),又称之为《刘氏之书》、《鸿烈》、《淮南内》、《淮南子》、《淮南鸿烈》等。从此,在中国哲学、思想、文学、文化、科技史上,又点缀了一颗珍珠,它同先秦《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等一样,进入到“子”书系列,人类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思想财富。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第一流也。”“道家”、“博大”、“第一流”,这就是梁先生对《淮南子》的归类、内容和学术地位的中肯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讲话中,先后十多次引用《淮南子》。

①《淮南子·氾论训》:“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2022年10月16日)

《淮南子·氾论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

这一条记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两次。这里说,治理国家有常则,而把有利于人民作为根本。就是说,所有法规的建立,制度的实施,最终的目的,都是有利于人民。

人类社会迄今以来,实行的社会制度有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宗法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军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制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天下为公”,一切以“利民”为核心,这就是矢志不渝的“初心”。

②《淮南子·氾论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 (2018年4月10日)

意思是说,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必效法古制;只要符合大事,不必依循旧章。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淮南子》的气魄、远见和胆识,是前无古人的。面临春秋、战国550年以来诸侯混战,国无宁日;秦王朝的短暂统一,最终覆灭;连续四年的楚汉战争,生灵涂炭,对于新生的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是固化“古”“旧”,还是锐意创新,《淮南子》中用两个“不必”的进步历史观,以及“利民”“周事”的价值取向,告诫人们要与时俱进,开创新路。

以上两条,也见于《文子·上义》。古本《文子》,已经残缺;今本《文子》,85%抄自《淮南子》。(参见陈广忠《今本〈文子〉抄袭论》—竹简《文子》研究之二,《学术研究》,1996年第7期。陈广忠,《从载籍看今本〈文子〉抄袭》,《中国道家新论》,黄山书社,2001年11月)。

③《淮南子·主术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7年1月17日)

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人民报》发表《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文章。 (2015年11月5日)

这里说,积聚众人的力量去干事,那么没有什么艰险不能战胜;集中大众的智慧去作为,那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淮南子》则明白地告诉我们,要办成大事,必须依靠“积力”,汇聚“众智”,才能无往而不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应该牢牢记取的。

④《淮南子·说林训》:“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2月19日)

意思是说,高耸的泰山,背对着它就看不见;秋毫的末稍,对着它就可以考察清楚。

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一个巨大,一个细小;一个“弗见”,一个“可察”。对比鲜明,发人深省。只有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太山”和“秋毫”都要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失误,得出可信的结论。

⑤《淮南子·泰族训》:“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5年2月2日)

这里说,所以用大“道”来统领他们,法规即使很少,也完全能够使人们受到感化;没有大“道”来推行它,法令即使很多,也只能引起混乱。

《淮南子》中的“道”,指的是宇宙、自然、天地、万物运行的总规律。《原道训》中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这里说,“道”覆盖上天,运载大地;扩展到四方,延绵到八极。

《淮南子》中的“法”,指法律、法令、法规等。《主术训》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意思是说,法律是天下的度量标准,也是国君执政的准则。《泰族训》中说:“故法者,治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而犹弓矢中之具,而非所以中也。”这里说,因此法律是治理的工具,而不是实现治理的目的;就像弓矢是射中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射中的原因一样。

《淮南子》的以“道”统“法”,深刻、准确地揭示了“道”与“法”的关系,人类社会,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⑥化干戈为玉帛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兴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 (2015年9月28日,纽约)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衷心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一六年《新年贺词》。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成语,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意思是说,从前夏鲧建造了三仞高的城墙,然而诸侯国背叛了他,海外的人也离心离德。禹知道天下的人将要叛离,于是便毁掉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物分给民众,销毁兵甲武器,对人民广施恩德,使海外的异族又来归附,四方诸侯纷纷献上贡赋。禹在涂山会合天下诸侯,带着美玉丝帛前来会盟的国家,成千上万。

这则故事,深刻地体现了古代的政治理念、战争观。夏鲧高筑城墙,民怨沸腾,叛离在即。夏禹反其道,施行五种“德政”:“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结果是:万邦来朝,化干戈为玉帛。

⑦《淮南子·原道训》:“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9年9月18日)

意思是说,大禹治水,疏通大河,是按照水流的规律,来作为“师”法。

淮河流域星罗棋布的堤、坝、桥、梁、堰、陂、池、塘、湖、沼、沟、渠、滩、湾等,就是百姓“以水为师”、兴利除害的惊人创造。南宋以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淮河水系,如今安澜七十年,人民安居乐业。治理淮河,也是依循“以水为师”的自然规律。

⑧《淮南子·说林训》:“临(渊)[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0日)

意思是说,对着河流而想得到鱼儿,不如回家织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句谚语叫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爱尔兰也有句谚语说得好:‘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今天的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既是两国企业家的聚会,也体现了两国工商界齐心协力、抓住机遇、共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淮南子》的记载,又见于《汉书·礼乐志》:“古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颜师古注:“言当自求之。”可知这是汉代流行的格言。它的本义应该是,与其贪羡别人捕鱼,不如自己织网求鱼。其中含有自力更生、自勉自强的意思。

⑨《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淮南子·人间训》:“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2015年1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淮南子》的意思说,事业是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的,名誉是难以树立而容易毁掉的。千里长堤,常常因为蚂蚁蝼蛄的洞穴渗漏而崩塌;百寻高的大厦,常常因为烟囱的火苗而被焚毁。

《人间训》中还有这样的戒告:小小的火星在冒着轻烟的时候,一个指头就能熄灭它;水塘出现像鼷鼠穴那样的漏洞,一个土块就能把它堵住。等到烈火焚烧了孟诸,而冲上了云台;洪水冲决了九江,而涌向荆州,即使动员千军万马,也不能解救它。这就是防微杜渐。

习近平总书记的引文,出自《韩非子·喻老》。《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与《韩非子》有三字不同。

⑩古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灵枢经·逆顺》)

《淮南子·说山训》:“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8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淮南子·说山训》引文的意思说,高明的医生,常常治疗没有疾病的人,因此才能不使疾病发生;(圣德之人,常常治理没有发生祸患的问题,因此才不会发生祸患。)

重视疾病预防,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特色。把各种疾病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者萌芽状态,这才是高明的医生。《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名论》中,把善于“治未病”的医生,称为“上工”,说“上工救其萌芽”;反之,则称为“下工”,说“下工救其已成”。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作《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专论,来发挥和研究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

可以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淮南子》的内容,涉及进步历史观、政治观中的“道”“法”论、天道自然观、认识论、辩证思维、群众观、预防观、战争观等方面,涉猎广泛,运用精准。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新文化之中,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