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老日历

晓 夏

版次:06  2023年02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爱人拿回来一本日历,有一本杂志那么大,厚厚的365页,大红色的封面和封底,装帧精美。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天一首古诗词。每一页都设计得颇具美感,从先秦到清代,有点评,有感悟,今人的笔触同样优美,简直就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真是赏心悦目。有了365首古诗词朝暮相伴,一定会让每一个凡俗的日子充满诗意。

爱人知道我喜欢这种厚厚的老日历,我自己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的?我想应该和小时候有关。

小时候还没有双休日,父母只在礼拜天休息,赶上工作忙,这一天都不能休了,所以一到“绿色”的星期六,我就问爸妈:明天上班吗?如果不上,我和弟妹就欢呼雀跃。

那时候真是贪玩,天天盼着星期天,每天早晨起来第一道功课,就去撕日历,又是新的一天,离星期天又近了一步,暗自开心。可笑的是妹妹,恨不得一下子到星期天,到了礼拜五晚上就撕日历,露出绿色的星期六,美滋滋地说再上一天就休息啦。

每年寒暑假,因为父母要上班,我们仨便无人照顾,就要到爷爷奶奶家里去度过假期。爷爷奶奶家的日历本是不撕的,翻上去用橡皮筋或者铁夹子夹住。爷爷神情专注,翻起一张夹过去,再用手抚摸一下新的这一天,像重复一个神圣的仪式般充满敬畏。

爷爷有文化,经常把我们叫到身边,讲故事、读诗词,那本日历也被爷爷拿来当读本讲给我们听。雨水、惊蛰、清明、秋分、霜降、小雪……元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爷爷耐心地盘点节令习俗,讲述原味人文传统,知识与趣味相辅相成,无意之中为我们营造的“古典时光”,真是十分美好,至今难忘。

我想从那时候起,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吧,长大后它开枝散叶,至今仍然是我的心头好。

值得一提的是那本日历,爷爷还拿来当记事本用,也可以说当做日记本了。全家人的生日标注上,计划里怕忘记的事情记录上,欣喜、遗憾、感慨、难过,种种情绪都被爷爷看似随意地用铅笔,记录在当天日历的背面,有时候寥寥几字,有时候“万语千言”。

我记得邻居陈爷爷搬走那天,爷爷心情很不好,相处二十几年的老邻居,再见面就难了。当天的日历上,爷爷写满了字迹,满是留恋之情。

童年时代日历给我留下的记忆如此深刻,深刻到如今稍稍一碰,记忆就鲜活起来,感叹光阴流逝中并没有将往昔磨得泛黄。

当下的日子,每天如飞逝,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遗憾。一本老日历在手,每天翻一页,日子就有了别样的感觉,记忆也就穿成了一串儿排列有序、“珠圆玉润”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