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潘集区委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举措,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潘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聚焦于“信”,着力在打造“主课堂”上下功夫
坚持“原”字打基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理论学习的全过程,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著作作为重要“学习宝典”,累计配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等学习用书2万余册,确保了中心组成员学得更深、悟得更透。
坚持“专”字拓深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力推动理论学习向更好更优结果看齐,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推出封闭式集中学习研讨制度。近年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专题,开展封闭式学习研讨10余次。
坚持“实”字强把握。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着力在“做实”上下力气,着眼潘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与群众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利益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身体力行,带头深入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村(社区)开展调研,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形成了有份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00余篇,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聚焦于“严”,着力在强化“硬约束”上下功夫
强化规范约束。对标对表《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安徽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意见》等制度要求,制定印发《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习组织、学习安排、学习形式、学习管理、督促考核等制度内容,扎紧了中心组学习制度的“铁笼子”。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规则,坚决杜绝以各类专题会代替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实行区委常委会和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双频学习”。
强化示范引领。区委高度重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排头兵”作用的实效性,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组长责任,亲自审定学习计划、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亲自主持学习,带头研讨发言。突出领导带头宣讲,2022年,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内容,各级中心组成员深入分管领域、包保联系乡镇、村(社区),开展宣讲600余场次,有效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了党心民心、扩大了社会共识。
强化督促推动。区委把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为一项基本指标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考核内容,设置中心组学习次数、学习形式、学习效果、学习管理等定性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建立《潘集区党委(党组、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在“巡听”上,突出抓好“查、听、评、改”四个环节;在“旁听”上,通过现场观摩、会后讨论、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0年以来,对全区24家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巡听旁听,“巡听”与“旁听”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扎实开展。
聚焦于“干”,着力在解决“怎么用”上下功夫
深化理想信念校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高标准推进、严要求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深做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召开座谈会120余场,推出新闻专访118期,在学习中不断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深化工作思路拓宽。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慎思笃行、真信真用的文章,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潘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潘集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进行再部署、再谋划,统筹实施“一区四基地”发展战略,一以贯之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五大文明”创建。
深化创新发展推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组织学习研讨、专家辅导等方式,有效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汇聚起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思想合力。近年来,潘集区抢抓发展机遇,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区经济总量持续壮大;深入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人才回乡投资兴业,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卫生水平,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