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新,踔厉奋发正当时。春节后刚一上班,省委召开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的基调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后,全市“一改两为”推进会暨“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随即召开。
潘集区迅速传达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改作风,提效能,激扬干劲,拉高标杆争先进;抓招商,强项目,展现作为,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奋力推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坚持顶格推进,抓牢作风建设
2月1日下午,潘集区召开改作风、谋发展、解民忧、促提升务虚会议。
没有“穿衣戴帽”、不讲“虚话套话”,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部分区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区四大班子领导围绕全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的基调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发言,大家自我剖析,在认识、作风、效能上,谈感受、找不足、亮想法、谋思路。
2022年以来,潘集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针对“虚、躲、冷、粗、假”突出问题,聚焦“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现象,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整治。
同时,区级层面发文同比下降12.2%,深入实施“党建+信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141人次,接待来访群众240批968人次,化解信访积案81件。全区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100%、责任单位满意率、参评率分别达93.06%、89.26%。
对标对表省委“一改两为”工作要求,潘集区广大干部清醒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项目建设是关键环节,“一改两为”是重要保障。唯有拿出“拼”的状态、强化“争”的意识、鼓足“创”的勇气、永葆“闯”的劲头,才能谱写现代化美好潘集新篇章。
全面提高工作标杆,敢于在全省拉标杆;率先垂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坚克难;防范风险严守底线,为高质量打下基础;提升贯彻落实、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经济发展、作风建设的效能……一个个动员部署,激发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的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积蓄发展动能
1月8日,潘集区正式启动采煤沉陷区房券安置工作,现场共有88户安置群众签订购房合同。目前,喜提“新房”的搬迁群众已经超过200户。
“通过房券安置政策,既让采煤沉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也盘活了辖区内的房地产企业,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潘集区负责人宋立敏说,2023年,潘集区将全面完成11个待安置自然庄2620户6837人的搬迁安置工作。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是潘集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2022年,潘集区严格执行市级《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2版)》,重点攻坚狠抓指标提升,持续推进落实企业开办注销等15个领域140余项措施。
为加快办理企业诉求,潘集区健全“一口收办”机制,建立收办问题台账,定期调度问题办理进度,对问题办理真实率、办结率和满意率,进行全覆盖电话回访。通过相继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企业家会见日”等活动,区级领导走访企业、接待企业家,涉“为企优环境”工作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深入企业,收集问题,及时办结。
由潘集区工商联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包保联系机制,精心做好业务指导,政企同心共创一流营商环境。同时潘集加快建设投资公司改制,加快实施土地整治和复垦开发及“小田并大田”,破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瓶颈,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财政压力。
同时,潘集区大力推进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打造开发区北区、豆制品产业园、固废产业园、搬迁区“四区”联动的发展承载平台,为潘集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目标导向,办好民生实事
对于潘集群众来说,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一期盼已久的愿望,已经逐步变成事实。
全省首创“5+4”办学模式,破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探索“帮扶+托管+融合”教育合作,破解教学质量提升难题;推行“午餐+看护”托管服务,破解家长教师现实难题……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潘集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一系列配套改革经验,全力打造教育领域改革的“潘集模式”。
就业促进行动:开发青年见习岗位453个、短期见习岗位150个、公益性岗位348个、临时性专项岗位330个、新增技能人才4832人。
老年助餐行动:37个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和51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已全部建设完成,采取“餐饮企业+助餐”“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和“敬老院食堂+助餐”等多种运营模式,已有76家老年助餐点投入运营。
安心托幼行动:已建成潘集区童话托育中心,在13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完成任务130%,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50个,新增托位数399个。
快乐健身行动:成立潘集区武术协会、体育总会,新建3公里健身步道,新建口袋体育公园1个……
2022年,潘集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立足自身实际,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推进十项“暖民心行动”,涉及34项任务,现已全部完成。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04178万元,加快十三大类民生支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3.43%。
从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到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推动市第五人民医院由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整体托管,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设立方朝晖博士工作站,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地开花,让更多潘集群众乐享改革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