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冬天很多人都“阳”过,一些“阳康”的人有时会觉得机体乏力或容易疲劳等,该如何恢复调养呢?“现在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我们要‘顺时养生’,固卫阳气。”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晓娜建议,当下要从饮食、起居、锻炼等方面做好养生,保护身体健康。
张晓娜医师介绍,经过冬天的蛰伏,现在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最好时机,春季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我们要做到保暖梳头筋要揉。”春天早晚温差大、风大,要注意防风御寒,做到“春捂”。“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我们人体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经常用梳子梳头皮,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生发阳气的作用。中医学科说的肝主筋主要是五脏合于五体的对应,筋、脉、肉、皮、骨是外在的五个位置,它跟五脏是相对应的。春季“舒筋”,我们的身体就比较舒展,不容易生病。但“阳康”后人们不应过早进行剧烈运动,“舒筋”可以做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瑜伽、练习“八段锦”,保持体内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一般做这些运动时,运动量不能太大,下午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运动更合适。
张晓娜医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要早一点起床,然后做一些适当的活动,可以激发我们人体阳气的运行,保护我们的身体进入一个更好的状态。“肉要少吃!”因为一个冬天都吃得比较好,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鸡鸭鱼肉等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多,进入春天以后饮食相对要清淡一些,多吃一点素菜,有利于清理胃肠道,可以将冬季积累的高热量高能量的东西排出体外。此外还可以经常做艾灸。艾灸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医治疗方法,也是一个养生的好方法。对于身体比较弱的人主要选择背部的肺腧、大椎、身柱这些穴位进行艾灸,可以促进阳气散发,不断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新冠病毒从中医研究的角度,考虑它属于寒湿疫,这种寒湿在体内聚集,就容易形成结节、囊肿这些疾病。”张晓娜医师建议“阳康”后身体仍有不适的人群,可以到医院中医科进行问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做一个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人体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养生方案。比如“阳康”后很多人没力气,可以通过中药和艾灸进行调理,用补气祛湿的中药补肺气,化寒湿,通过温热、祛寒、散结的中药进行调理,搭配艾灸理疗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也可以配一些简单的中药回家代茶饮,或者用一些药膳,比如山药、西洋参和黄芪,进一步补肺脾肾,促进身体调养。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袁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