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烹制三餐的液化气瓶,到出入家门乘用的电梯,特种设备安全关系着百姓安危。淮南市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持续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特种”监管,筑牢安全屏障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见习记者 张彩莉

版次:01  2023年02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2月15日9版头条报道

从高层建筑必备的电梯,到街头摆摊常见的液化气瓶,再到孩子们喜欢的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早已融入百姓生活,关系着每个人的安全。2022年以来,淮南市牢固树立特种设备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充分发挥监管与服务职能,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严把监管关和检验关,通过优化服务、防范风险、强化监管一套“组合拳”,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能力,有效筑牢了特种设备安全防线。

特种“医生”拧紧“安全阀”

2023年2月1日,淮南潘集电厂一期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2号机组并网发电一次成功。机组各系统的状态、参数正常,运行平稳,正式进入带负荷试运行阶段。而这背后始终有特种设备检验员忙碌的身影。

在淮南潘集电厂建设期间,淮南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负责锅炉安装项目最重要的无损检测审核、热力系统压力管道监督检验工作。检验员刘洋除了查验资料、检查相关生产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还攀上外壁、躬身进入锅炉内部,进行全方位“体检”,为设备安全把好“第一道关”。

勇担社会责任,撑起安全后盾。淮南特检中心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用心用情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项目,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撑起坚实的安全后盾,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作为淮南市煤化工产业的“航母”,中安联合公司于2022年8月启动了首次检修。淮南特检中心承担了该公司煤气化部空分装置、烯烃部成品装置、锅炉装置等207台压力容器以及2000余条、总长146公里压力管道的检验。

乙烯球罐是中安联合容积最大的压力容器,直径16米,最高作业高度25米。针对烯烃部14台球罐的定期检验,淮南特检中心16名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需要分成5组,从宏观检查、壁厚测量、硬度测定,到光谱分析、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一个一个检验项目顺利推进。

每天带着测厚仪、角磨机、硬度计等设备攀爬脚手架,在公共管廊上下穿梭,检验员张磊顶着烈日,凭借着“火眼金睛”的本领,发现净化装置压力管线10余处缺陷,并及时通报,对缺陷进行了处理。

从电梯、起重机、叉车,到容器、锅炉、管道,这些专找“毛病”的特种“医生”,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驾护航。2022年,淮南市特检中心共完成特种设备检测19589台。

特种监管念好“紧箍咒”

“铃铃铃……”2022年8月31日,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值班室内响起,一场锅炉主汽管漏气应急演练在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正式开始。

演练活动中,正在运行的3号电站锅炉主汽管进分汽缸法兰处出现蒸汽泄露。安全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停炉,撤离人员,查找泄漏点,划出隔离区域……在压力下降到符合条件后,抢修人员立即更换法兰钢垫,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淮南市市场监管局特设科科长李寻慧告诉记者,这也为企业应对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积累了实战经验。

“事后补救,莫如事前防范。”这一直是淮南市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认识。该市着眼于事前防范,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源头治理,实现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工作”的转变,编织出一张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网。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