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GDP增速居长三角之首,三省一市增长目标坚持稳中求进

“三驾马车”今年仍需再发力

解放日报记者 何书瑶 实习生 李佳钰 张思睿

版次:A01  2023年02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31个省区市2022年GDP数据已经公布,长三角三省一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22年GDP及2023年预期目标引人关注。

安徽GDP迅速增长

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均呈现V形反转态势,经历第二季度的低迷后,三、四季度实现较快回升,充分体现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韧性。

从GDP总量来看,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表现亮眼。四地去年的GDP合计为290288.4亿元,约为全国的23.99%。与上年相比,长三角GDP合计量增加1.42万亿元,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长三角内部,江苏、浙江两省依旧保持着总量优势,安徽在增速上持续体现优势,上海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

安徽省五年GDP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达到4.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转变:GDP排名从2002年的第14名上升至2022年的第10名,人均GDP从2002年的第23名上升至2022年的第13名,3.5%的增速更是居长三角之首。

安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2022年,安徽新兴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都是安徽经济飞跃的成果。

舟山经济增速突出

长三角城市GDP总量前二十中,有11个城市位于江苏省,7个城市位于浙江省。

各城市GDP总量排名变化不大,仅有浙江省舟山市的排名上升,反超宣城市与丽水市。舟山市以8.5%的增速位列长三角城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皆为浙江省之首。这或许要得益于该市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自贸区舟山片区的稳步发展。2022年,舟山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49.4%,位列全省第一。自贸区舟山片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6581万吨,占舟山港域的42.6%,有效促进了舟山经济增长。

尽管GDP总量上安徽省仅有合肥市具有较强竞争力,以12013亿元的总量位居第七,但安徽省各城市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长三角城市增速前二十安徽占据十席,滁州、池州增速均超过5%。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滁州继续坚持积极主动对接南京,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滁州的六大支柱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和硅基材料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去年前11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达到80.4%和14.9%。

池州在过去一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6%,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

出口仍是发展引擎

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2022年外贸出口仍发挥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增长的引擎作用。安徽、浙江的出口额同比增速高达16.4%和14%,上海、江苏则达到9%和7.5%。

其中,新兴市场的扩大有效拉动了出口增长。

江苏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连续7年增长。浙江省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9.6%、39.3%、14.4%和21.2%,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合计拉动全省外贸增长9.1个百分点。上海市对东盟进出口5660.1亿元,增长5.2%,东盟稳居上海市第二大贸易伙伴。

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浙江、安徽两地的投资增势强劲,超过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国前列。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投资9457亿元,在受到二季度疫情冲击的情况下,V形反转维持了与上年同等规模。

受2022年上半年疫情冲击,长三角地区4至5月消费低迷,自6月以来,随着复工复产和各项补贴激励政策出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渐恢复正增长,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恢复态势。新能源汽车零售表现尤其亮眼: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8倍,江苏省同比增长1.6倍,浙江省增长113.2%,上海市增长59.4%。

坚持稳中求进

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稳增长压力,长三角各省市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据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上海的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5%以上,江苏在5%左右,浙江在5%以上,安徽为6.5%左右并力争更好结果。

为推动经济发展,各省市多管齐下,在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持续发力。

为了支持企业促生产、抢先机,浙江绍兴、义乌、嘉兴、台州等多地相继出台政策,帮助企业稳岗留工。

在投资方面,上海临港新片区、徐汇区、金山区、静安区等已启动了2023年首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150亿元。浙江提出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抓好1000项左右重大项目,确保2023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安徽在2023年首个工作日启动了一季度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会,圈定101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69.1亿元。

在出口方面,长三角各地政府纷纷组团“出海”抢订单。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总成交额(含意向)达1.52亿美元,实际成交额突破3200万美元。安徽“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启动10天,成功签约订单金额2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