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怀是现代教师应有的素养

夏仕留

版次:03  2023年02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素养为基。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指明灯和引路人。自古以来,赋予教师的“光环”众多,园丁、蜡烛、春蚕、火炬……的确,教师的职业光荣而神圣。因为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既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不可偏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我们教师执教的根本目标;而要践行使命、达成目标,没有教育情怀是很难做到的。何为教育情怀呢?教育情怀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指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情感体验、心灵感受和执着信念。

教育情怀体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归属。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一种光荣的职业。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扎根于此,从业爱业敬业,胸怀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对教育有情,在心灵深处将教育事业当作终身事业,视学校为家,不管境况变迁,即便环境恶劣也矢志不渝,且能放弃自身优越生活,前赴乡村、贫困山区、西藏、新疆等教育落后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当代所涌现许许多多的优秀支教教师,无论他们是“有名”,还是“默默无闻者”,都在不同教育情境中演绎着教育情怀。这些教师的教育情怀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教育生活中:不辞辛劳的家访,无偿为学生辅导,关爱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渡过难关;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鼓励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真情实感。

只有深怀教育之情的教师,才能做“四有”好老师,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中来,全力全程全方位进行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要知道,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情”,教师无“情”,教育便无“生机”。只有真情营造的教育才能塑造有人品、有智慧、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育情怀饱含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是“爱”的化身,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我们许多教师可能在选择“师范”时,就充满对教育的向往和热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于心间,视教育事业为自己毕生追求。当走上讲台,获得学生的称赞和尊敬后,会更加坚定信念,诲人不倦;若赢得同行(同事)认可、肯定甚至褒奖后,则可能会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可以传递、相互影响的。教师“师徒制”“传帮带”“名师工作室”等渠道或途径都可以感受、传导我们优秀教师的教育情怀。另外,通过特定教育事件,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育,可以感受自我或他人的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有“有形”的影响,也有“无形”的影响。教育情怀具有心灵感受性,可以源于教师对教育生活的体验引起自我生发;也可产生于曾经教师的激励和教育引导,或因许多优秀教师展现出来的教育情怀感染熏陶所致;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爱,乐意将满腔热血倾洒在“三尺讲台”上,尽其所有,出其所能,兢兢业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情怀激励教师在教育生涯中奋力前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人民教师,强烈的教育情怀也是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每位教师都应充分激发教育情怀这个内在驱动力,外树形象,内强素养,不断提升育人本领,用知识和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活力和激情去感染学生,用思维和人格去影响学生,用创新和目标去激励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有利有效资源,全过程、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

耳熟能详的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于漪、叶连平等就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引擎,他们克服身体和外界的种种困难,坚持在教育一线,坚守着改变孩子命运、帮助孩子成长的教育情怀,为了心中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的幸福生活,默默地奉献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语言是花朵,行动是果实。教师只有深深扎根教育事业,激发潜力,汲取能量,奋力前行,才能将心中的教育情怀化作点点滴滴的行动,来印证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