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作出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意义
主动战略的选择。新发展格局是塑造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超过100万亿元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超大规模市场,14亿多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长期积累形成的丰厚物质基础以及完善的产业体系。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对全球资源、各种生产要素也产生着极大的吸附力。无论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如何变化,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客观优势都是不可忽视、不可阻挡的。
与时俱进的调整。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们利用沿海地区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迅速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了中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我们城乡的收入差距问题,培养了一支制造业大军,也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全球的世界工厂。但是近10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发展遭遇了逆全球化的潮流,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不断兴起,使我们在进一步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遭遇逆全球化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过去依靠低工资、低生产要素以及低资源环境成本的比较优势不断消失,这也迫使我们必须要推动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不断地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既有外在的压力,也有内在发展趋势的改变,所以我们提出要构建一个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调整,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变革。
历史经验的证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应对了各种外来风险的冲击。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困扰,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之后,经过短暂的调整,经济还是保持上行,这是因为我们能够把握住形势、进行科学地分析,科学应变、主动识变。而未来当我们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复杂形势时,只有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做强国内市场,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是我们应对外部冲击的内在优势所在。我们有强大的资源、我们有资源的集中能力、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回旋空间,这就是我们发展的关键。我们的国民经济要能畅通起来,消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这样,一方面我们能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应对国外的冲击。所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我们要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就是要求我们一切的发展要立足自身,要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产业的生存力、经济的竞争力和我国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是促进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十九大以来,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们每年经济工作布局中始终强调的一个主题主线,“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强调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因此,在“十四五”时期,我们总结过去的一整套经验,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对一些产能过剩的,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的“僵尸企业”要坚决地淘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然后降成本和补短板,全面优化升级我们的产业结构。在重要的产业领域,要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增加我们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要打通各个环节,使我们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畅通无阻,打通堵点、消除淤点,来促进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畅通循环。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的特征,同时也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务,就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通过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坚持不懈地构筑我们的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地推进我们创新攻关,解决我们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的“卡脖子”的工程。建立一个庞大创新的布局,鼓励联合攻关、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所以创新是实现我们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未来要真正做强我们的创新链,厚实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通过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构筑一批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扎实的产业支撑。
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就是要加快培育一个完整的内需体系。未来5年、15年甚至30年,我们发展的着力点都是构筑国内市场,因此我们要形成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一个国内市场体系,就是要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针对当前我国消费投资中的一些现实矛盾,不断加强需求侧管理,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充分释放我们的内需潜力,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那么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就是国内市场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还是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种矛盾本身是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能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的。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要扩大消费,增强传统消费和提高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我们的公共消费、开掘新兴消费是要构筑一个成熟的、有信用的消费市场环境,更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是在城市,还有乡村,这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只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广大城乡人民富裕起来,我们才能有愿望消费。但是,只有愿望消费还不够,还要把它转化为我们的现实消费,扩大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把蛋糕做大做好;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蛋糕分配公平,这样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才能提高我们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