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淮南特色 实现共同富裕

杨道文

版次:03  2023年02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淮南作为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安徽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坚持立足自身特色,走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淮南整体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

坚持创新发展核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牵住创新“牛鼻子”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基础上,淮南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方面利用老工矿地区基础和煤电资源优势做好煤电化产品的延伸,另一方面依托淮南自身的交通、水利、工业用电等资源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围绕打造”三城三地”目标,多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业上的创新;再一方面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好时机,向上海市闵行区多输出挂职干部,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不断引进前沿思维。

持续协调布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强调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淮南要推进协调布局战略,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为基准,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战略导向,在快速前进的步伐中,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协调性,实现更稳健、更有序、更协调、更可观的发展之路。要立足城乡特色,坚持“一尊重、五统筹”,“一主一副四组团”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从优势资源入手,突出“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特色,将能源产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形成双管齐下,助推城市与乡村齐头并进,提升城区居民、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的文化优势,开拓更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从多维度彰显“楚风汉韵、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淮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要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要在能源方面打造“风光火储氢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实现“煤电共舞”二重奏向“绿色能源共鸣”交响乐的华丽转变,更有利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造福子孙后代的同时,为地区可持续高效发展助力。根据淮南的现有基础,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既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的政治任务,也是“扬淮所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结合地区的能源产业特色,可通过“深挖煤电潜力、新型能源开发、加大科技支撑、加强生态保护、优化服务保障”五大板块下功夫。从根本需求对接项目开工、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能源类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见效,努力把淮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坚持开放助推转型。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淮南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从“抢抓机遇,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练好内功,让营商环境越来越优;抓好转化,让开放成果越来越实”三个方面入手,真正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错位发展,“吃干榨尽”国家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度参与长三角、合肥都市圈产业链分工,引进国内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通过与全国各大优秀机构、单位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开放合作、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进程,变竞争为合作,在科技创新、产业整合、教育民生、交通配套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以此来推动各领域的高效发展,推进进出口效益转化,提升城乡硬件、软件全方位升级。

立足民生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实现淮南城乡共同富裕,需要立足于民生共享发展基础之上。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通过高效精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基本建设量力而行、民生建设尽力而为;坚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尤其在面对当下经济下滑、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情况,我们更要将民生摆在核心,通过对突发情况应对、对困难群体帮扶、对贫困地区改善等落地措施,来强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发展特色。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依托优势产业强基础、补短板,以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发展手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是淮南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们要牢牢抓紧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坚持“立足城乡特色、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