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张迁碑》

常建东

版次:03  2023年02月0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在碑刻中,张迁碑无论是字还是文章都堪称是一流的,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读一遍。

早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曾多次在报纸上见到过类似于张迁碑的书法作品,那古朴、厚重、典雅的风格,方折宽厚,转角方圆的起笔,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率真之意,一度让我痴迷。每次见到总要剪下来收藏,还时不时拿出来照猫画虎般临摹几行。后来有幸购得一本张又栋隶书作品集,也是古朴、厚重的风格,我如获至宝,每日细心揣摩,渐渐地对那一路的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刻意去收集。

与张迁碑结缘,是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拜访我的老师李静伟先生的时候,他帮我列了一个书单,其中就有张迁碑,那方头方脑、大小不一的字体,让喜欢隶书的我爱不释手,尤其那韵味十足的碑文,更是让我念念不忘。“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十年来,我读过无数优秀的文章,但是像张迁碑这样极富美感的文字,除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头外,再就是一家杨姓族人的家谱,只是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家谱,好在有了张迁碑,我可以随时读。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临摹张迁碑,一笔一划地临摹,临了在书页边缘记录下点点滴滴的感受,白天走路时便逐字逐句地吟诵它,揣摩它。那本张迁碑书的书硬生生让我看断了脊梁骨,也因此记住了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记住了由五百六十七字构成的整篇文章,常常在周末的晚上学着何绍基的方法通临它,并尝试着意临。

后来,我在老师的建议下读了同样以厚重古拙著称的《鲜于璜》《好大王碑》《衡方碑》《爨宝子》《爨龙颜》……读了方笔魏碑的代表作《张猛龙》《始平公造像》和大量的墓志铭,随着读的碑帖越来越多,我的志向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我喜欢上了《散失盘》《毛公鼎》,喜欢吴昌硕临摹的《石鼓文》,但张迁碑始终是放不下的那一个,时不时回头读一读,常读常新,每次总有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今晚,门外狂风怒吼,大雪纷飞,室内寒菊绽放,我泡了网友“紫鸢”寄来的武夷山岩茶,翻开那本断了书脊的张迁碑,再次品读,发现原来不是很喜欢的那行字突然喜欢了,说不上的感觉,只觉得非常亲切,忍不住赶紧拿起毛笔写了几个,发现张迁碑骨子里是很细腻的,尤其长笔画的书写过程中,是非常的从容和淡定,并非外表显示的那样粗布烂服,笨头笨脑,与之相处,不由得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在一笔一划间感受天地的壮阔,在一撇一拉中体验人世的美好。

读罢,我轻轻地合上书,那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大字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旋,久久不肯离去,我忍不住又吟诵起来: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算民,不烦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