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玲
说到空气质量,每个淮南人都能感受到这样一种可喜的变化:蓝天白云从曾经的“生活稀缺品”到前两年的“刷屏朋友圈”,再到如今的“司空见惯”,淮南的空气质量是越来越好,百姓的蓝天幸福感更是节节攀升。
近日,淮南市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初步核算,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5,排名全省第七,提升8个位次;同比下降7.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PM_2.5浓度4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改善幅度全省第三;PM_10浓度6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改善幅度全省第六,PM_10浓度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标;优良天数比例79.5%,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全省第一;臭氧浓度151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三,同比下降6.8%,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此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分别下降4.4%、18.9%和11.1%,我市空气质量再创历史记录最好水平,也是全省唯一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的地市。
空气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持续做优“治气”加法,全力守护蓝天白云、守护洁净空气、守护我们的每一次呼吸!
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不松劲”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电力企业深度治理,在超低排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市燃煤电厂超净排放改造,全市20台燃煤机组达到超净排放水平。同步推进非电行业超低改造,完成宏泰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推进4家玻璃企业提标改造。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完成了北新建材公司2台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煤炭消费减量5.15万吨;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2台4蒸吨;开展生物质锅炉除尘设施升级改造4台3.5蒸吨。
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不偏移”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行动,27家VOCs年排放量1吨以上的企业编制“一厂一策”,4家涉VOCs工业园区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一园一案”;完成19家低效VOCs治理工艺的企业升级改造、2家企业原辅材料替代,督促100余家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技术的涉VOCs企业完成2轮活性炭更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理,对16个涉VOCs行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科学精准制定应急减排措施,完成企业评级48家。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完成全市所有在营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装置改造安装,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油气回收装置正常使用。
移动源监管强化“不懈怠”
推进机动车结构进一步优化,淘汰老旧车辆490辆,公交公司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662辆,首批72辆已投入运营。强化在用机动车监管,依托固定遥感监测与黑烟抓拍系统监测机动车200万辆次,依法查处尾气超标车辆514辆。生态环境、公安交管、交通运政部门联合持续开展常态化高排放车辆路检路查与入户抽查专项行动85次,人工检测机动车1645辆,处罚超标车辆87辆。完善柴油货车绕城方案,高污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现场查处中、重型货车闯禁区违法行为3236起。对建筑工地、工矿企业等重点单位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16批次,检测机械68台,超标机械全部清退。
扬尘源监管从严“不动摇”
强化道路扬尘防治,引导机械化联合作业方式,采用刷洗和高压清洗的扫洗结合对路面进行刷洗作业,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58%。强化工地扬尘治理,实施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动态化管理,开展各类扬尘综合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115份。加强堆场扬尘治理,完成32家建材企业扬尘治理,摸排巡查非法建材堆场18处,已全部清理取缔。强化港口码头扬尘治理,严格要求各码头落实扬尘治理“八项措施”,发现港口扬尘问题1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加大渣土受纳场扬尘监管,加大各类渣土运输处置行为的规范和查处力度,2022年检查渣土车辆3300余台次,立案查处违规处置渣土行为27起。
社会面源污染治理“不停歇”
加大“散煤”动态清零力度,对餐饮业集中区和群众投诉重点区开展全面清查,一旦发现使用小煤炉的立即取缔,目前取缔经营性小煤炉、炉灶692个。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排查,对重点区域沿街大中型餐饮门店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安装运行进行检查,发现餐饮油烟污染问题8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实施全区域全时段秸秆禁烧,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禁烧包保责任制,不间断开展日间巡查、夜间督导,2022年查处零星火点156个,未出现大规模焚烧秸秆情况。持续加大烟花爆竹禁放管理,全市行政处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2家、零售经营店6家,取缔不合格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店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