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500亿元!芜湖发布2022经济运行“成绩单”

版次:A01  2023年01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28日,记者从芜湖市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芜湖市实现生产总值45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35.5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87.30亿元,增长3.0%。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139.60万吨,增长0.8%;蔬菜产量179.04万吨,增长4.0%;水产品产量18.49万吨,增长5.0%;肉类产量18.48万吨,增长4.3%。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重点产业增长较快。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8.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6%,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6%,比全省高37.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111.1万辆,增长36.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5.8%。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6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9%;营收利润率达6.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服务业占比提升,优势领域增势良好。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8.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0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省24.1%。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新开工大项目增多。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4%。全年新开工项目1575个,比上年增加355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88个,比上年增加95个。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网上销售贡献突出。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713.20亿元,增长4.7%;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11.0%,增长贡献率达105.2%。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出口增速大幅提升。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6.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比全省高1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4.68亿美元,增长25.0%;进口41.42亿美元,增长5.0%。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向好基础不断积累。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8.4%,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55.7%,增长贡献率达78.9%。限上商贸零售额中,网上零售额占比达47.3%,占全省比重达33.7%。全年全市新增“一套表”企业1240户,比上年多增283户。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45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

芜湖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2022年芜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但外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芜湖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未来五年“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推动芜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 王世宁 徐新山)

据《芜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