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时尚 鲜花迎新年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唐家林

版次:02  2023年01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请给我订仙客来、吉祥果和茶花,每样各两盆,明天上午到集市上取”。凤台县关店乡周庄村养花户关娟通过手机平台,接受本乡常楼村村民购买花卉订单。

“好的,明天安排人给你送过去,到时候打电话和你联系。”关娟一边忙着整理花盆一边回答客户订货电话。她说今年花卉市场回暖看好,人们办年货的同时,不少人都带几盆花回家摆放。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百合花、兰花销售得比较好,春节前大棚里1600盆花现在已经销售大半。这几天,她家的养花大棚里,安排4个脱贫户专门帮助修剪花枝,对外送货。

记者采访中得知,在购花渠道上,很多年轻人买花从线下花店走向线上平台,美团买菜、淘宝平台甚至拼多多等电商渠道都是过年买花途径。鲜花“触电”已是常态,云南、贵州等地区的花卉产品也通过保鲜物流运往这里年轻人手里,成为眼下热门“带货”商品。

“今年春节俺们过得绝对开心,儿女因为疫情防控三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算团聚了,乡政府给俺们沉陷区的安置房我们也装修好了,俺买几盆花放在新房里,那就更美观了。”幸福村村民叶春堂高兴地说。

记者在关店农贸市场、丁集矿南门集市看到,有4处花卉摊点摆放着杜鹃、茶花,腊梅、藏红花等多个品种,阵阵花香扑面而来,吸引了很多群众观赏和购买。村民蔡国琴女士买了一把金色的麦穗,准备放在新搬迁的新家,她说,“麦穗有岁岁平安的意思,寓意五谷丰登,新年新气象。”村民关立芳刚买了金叶子和福豆及红果果,她高兴地说,“过新年了,买点鲜花回家,图的就是个喜庆。”来自附近乡镇的养花户王德保每天拉一车花卉盆景都能销售一空。鲜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必备“年货”。

家家环境美丽,户户春意盎然。陈庙村年过七旬的老人蔡纪堂酷爱养花,平时还喜欢书法。儿女春节送礼送来几盆墨兰,他说这比什么礼物都好。他家屋里屋外摆满了10多种花草,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在冬望春,人们纷纷购买鲜花迎新年,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我们乡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环境整治、评选美丽庭院,为村民创造宜居宜业的好环境,这也成为今年鲜花市场销售旺盛的基础,祝愿农民朋友的日子像花卉一样更加多彩多姿。”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