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释意是,子夏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应广泛地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换言之,就是如果要当个好官、称职的官,就得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子夏的话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孔子看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学习还要与思考相结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惘然,光思考不学习就是空想,并且“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必须还要快乐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同时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还要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无止境,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孔子还认为,如果没有修养好就让人去做官,是“贼夫人之子”,换个角度理解,不学习就做官则是害人害己的事情。也有人认为,把“优”理解为“有闲暇”,则做官以后有闲暇就应该再学习,学习得游刃有余,就可以做官。似乎也颇有些道理。
此句话并非告诉我们学习好就能做官,官做好了就一定有学问,而是告诫我们学无止境的良苦用意。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什么环境下,只要有机会学习,那就不要放过机会。做官之余,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
与之相吻合的是,荀子也认为,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学习不是为了当官,但要当个合格称职的官,就一定要学习。《荀子》的首篇之作便是《劝学》篇。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在读书学习提高修养方面,中国古代官员、思想家的好学、善学,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由此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谆谆教导广大党员干部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自己的本领。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联系当今时代形势和环境发展的变化,为了提高自身本领,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习。为了应对和妥善处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能挤出零星半点的时间,即便读上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适应工作需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就必须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政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素养。但愿党员干部身上有更多的书卷气,听到更多的读书声,以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情趣、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精神修为,一种终身追求,努力将自己锤炼成为当年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所提倡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