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是近年频繁出现的一个词。
人们怀恋热闹嘈杂又充满世俗气息的生活形态,会说久违了“人间烟火气”;学者也常用“烟火气”衡量一个地方是否恢复了经济活力。但“烟火气”又貌似很主观,可意会却难以言传,属于无法精确定义的软指标。如果让我描述,“烟火气”就像每个人心里的一扇窗户,打开后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烟火气”是依附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模糊直觉感受,经过想象与现实的叠加,创造出的一种理想化的审美状态。有人觉得烟火气息最浓的地方,非菜市场莫属;有人认为旧建筑、古村落,浸润的尘世烟火味道更深远醇厚;还有人感觉市井小吃摊、苍蝇馆子的烟火气最抚慰人心……人们从“烟火气”获得的幸福感,虽然是从生活层面出发,但更多则是精神层面赋予一种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产生出依依不舍的情感牵挂。
国外一家流媒体播放平台“网飞”,拍摄过一部以全球各地街头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镜头里的曼谷、新加坡、马尼拉这些城市,最让人感觉亲切的场景,就是人潮聚集的狭窄街市,随处可见的摩托车长龙以及躲在摩天大楼阴影下设摊的游动小贩。透过这些恬适平淡的场景,会觉得莫名的心安。这就是生活的日常。如果没有这些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各个城市其实都差不多,到处是高楼和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城市失去了活力,恍然间让人都不知身处何地。有时候,“烟火气”与现代城市崇尚的整洁整齐似乎不好兼容。例如前几年曼谷整顿市容,但很多游客却觉得街头美食摊是曼谷不可取代的城市特色,觉得如果没有了在街头找生活的小贩,没有了烟火气赋予游客的美好体验,曼谷就不是曼谷了。
私以为,一座城市的迷人处,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繁华商业区,而是隐藏在街巷里的盎然生机、邻居的亲切互动、主顾之间的信任,还有各种生活的便利……那一个个满载着人情味道的烟火细节中。一个人能从这微小的时空片段里,寻觅到一种值得体会的美,也就找到了对抗生活焦虑的良药。德国人凯·施特里特玛特写过一本《中国说明书》,里面提到他有一个来自罗马的朋友,在风景优美的德国海港城市汉堡住了两年,精神极度抑郁,其后迁居到北京,“立马就莲花般地盛开了。”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切身感受得到的“烟火气”的滋养。
随着城市发展,一些传统行业或老店消失,常令人怀念。它们曾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让人依依不舍的烟火气,有着市井生活的熟悉感,当它们悄悄远走,让许多人怅然伤感。但“烟火气”并不会因此而消失,而会以其他方式呈现出来。因为只要人群生活的地方,必会带来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生活气息,如此才能让“烟火气”一直持久、一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