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规范停车彰显文明进步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02  2023年01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随着淮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市民的素质明显提高。我感觉到一个明显的变化,仅仅从停车这一现象就能充分感受到市民规范停车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乱停乱放的现象逐渐减少了。”

1月25日,在广州越秀区创业的市民潘明亮回到淮南后,谈到淮南的变化,感慨地说。

在新蓝宝大酒店的水库路上,曾几何时,私家车主为买菜、办事方便,随处停车,整条不到300米的水库路经常出现“肠梗阻”。记者在现场看到,新蓝宝和花蔓里的两个停车场有40多辆车停放,路边施划的停车线内车辆也有序停放。

柳郢路周边有东淮村、青水湾、南岭村、金岭村等不少几个老旧小区,加之路两边早点铺林立,该路段是乱停乱放车辆的重灾区,经过治理,施划了停车线,安装了智慧停车监控,现在这条路两边所有的车辆都按规定停靠,成为有名的规范文明停车的“样板路”。住在东淮村的退休职工曹胜告诉记者:“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这条路也堵了几十年。现在终于畅通了,看着舒服,行着顺畅。”

1月26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1952街区,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开车前往,停车是一件比较头痛的事,路边标示牌上标注着“7:00-19:00禁止停放”,记者发现,市民的车辆都停放在停车场和政务中心附近划有停车线的路边,标识牌标识的路段没有一辆违规停放的车辆。

“文明意识不断提高,规范停车成为常识,这是一件好事,规范文明停车不能全靠监管,更主要的是自觉。”市民赵亚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