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踩街”闹新春 古韵新风年味浓

本报通讯员 徐艳友

版次:02  2023年01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唢呐声声、锣鼓锵锵,花鼓灯跳起来,狮子舞起来……1月20日一大早,凤台县凤城大道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们的节日·春节”凤台县民俗“踩街”迎新年闹新春活动如期举行,让迎新春、过大年的节日喜庆氛围更加浓厚。

“好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踩街’活动了,很多民俗表演勾起了我们的记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城关镇居民王刚高兴地告诉笔者。

民俗“踩街”迎新春,古韵新风年味浓。在“踩街”活动现场,笔者看到,由凤台县200余名民间民俗艺人组成8支民俗表演队,身着各色服饰,手持特色表演道具,从该县凤凰文化广场出发,沿着凤城大道边行走边表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台花鼓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台推剧、谢郢锣鼓、舞狮子、旱船等十余种民俗伴随着唢呐和鼓点接续上演,八支民俗表演队,八个方阵,一字排开,秩序井然,五彩斑斓、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充分展现出充满浓郁凤台特色与淮河文化元素的迎新春民俗文化风情和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迎来数万市民群众围观、点赞。

市民张传虎边举着手机边拍照边说:“这样的活动好,把年味送到了我们身边!”

本次民俗“踩街”活动是凤台县新春走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年味、烘托浓厚的过年氛围,让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和享受到红红火火的新春文化活动,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踩”出新年味、“踩”出好兆头、“踩”出新风尚!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新命题。凤台县是文化大县,也是民俗大县。一直以来,该县十分重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持续加强对花鼓灯、推剧、淮河大鼓、火老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已成为了淮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代表。近年来,该县多个非遗曲目斩获全国大奖,多次走出国门。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国家级非遗民俗项目2个,省级非遗民俗项目3个,市级和县级17个,并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之乡等称号。

“此次民俗‘踩街’活动是我们兔年新春活动之一。接下来,我们在春节期间,将充分利用县域文化文艺资源,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举行特色各异的文化活动,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营造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凤台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