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通区主动对标党中央“两步走”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具体工作安排,明确目标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建设现代化美好大通。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实体经济作为着力重点。实体兴,产业强。该区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淮同城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深化与闵行区新虹街道深度对口合作,结合“五大攻坚行动”“四化同步”,紧盯中央财政专项投资、地方债券等谋划一批项目,全力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使园区能够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加快向大通导入。以小微工业企业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中智机械、欣尧塑业等后备升规企业。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规上企业动态监测,实行“一企一策”帮扶指导,确保规上工业企业数扩量。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提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服务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康养、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项目为王,把扩大投资作为重要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该区把“双招双引”作为扩大投资的有效路径,坚持顶格战法,完善手法打法,用源源不断的项目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力稳投资、稳增长。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围绕“两新一重”、产业转型等方面全域谋划项目,全力提速在建项目、转化储备项目,争取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紧盯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方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新兴产业,着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一体化发展,把城乡统筹作为内在要求。该区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构建优势互补、全域联动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施林场路等道路延伸段建设,保障206国道扩宽改造建设,继续完善洞园路等东部城市路网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速推进九龙岗南门口片区改造提升项目,扎实推进胡圩社区等棚改续建项目,谋划区政府周边地块棚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河沿、魏嘴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20个美丽乡村自然村建设。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蔡城塘5000亩精养鱼塘标准化改造、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孔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谋划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二期、九龙岗粮食烘干仓储、孔店果蔬收购分拣中心、上窑蔬菜种植大棚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坚持以生态修复提升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巩固提升世行贷款淮南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谋划实施淮河生态分水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蚂蚁山市场化生态修复项目,进一步探索生态修复价值转化新路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福祉作为不懈追求。该区强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化基层矛盾调处,扎实开展“访民情解民忧清积案防风险”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攻坚,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拓展基层治理成果,全力保障群众安全。突出抓好民生实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深做实暖民心行动,启动孔店中学寄宿制学校二期建设,争取大通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早日建成投用,积极谋划洛河卫生院、市十五中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