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行动”让民心更暖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潘士清

版次:04  2023年01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个停车场建得非常好,既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停车难问题,又满足了我校教职工停车问题,消除了校门口扎堆停车乱象,也有助于我们学校的安全管理。”日前,潘集区潘集镇中心学校负责人满意地说。

近日,潘集镇利用3亩多路边芳草地修建的青年路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停车场位于潘集镇政府、中小学校、农民文体广场之间,投资30多万元,按规定标准设置停车位45个,三轮车位200平方米,水泥路600平方米,人行道500多平方米,绿化50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停车场的建成,进一步缓解了群众停车难问题,改善了乱停乱放问题,受到群众纷纷称赞。这也是潘集镇党委、政府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又一项“解民忧、聚民心”暖民心工程。

2022年,该镇有效利用位于农民文体广场两边的林地、水塘边,建成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两个。“口袋公园”由休闲娱乐区、健身区、休憩区等部分组成。公园内套种了广玉兰、垂柳、香樟等树木花草,设置安全隔离栏、凉亭、打造儿童友好空间,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并有专人管护。通过片林改造,提升了功能,改善了环境。“口袋公园”的建设,既有效利用了边角闲置土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群众休闲游玩,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居住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

“过去这一片杂草丛生,现在可是大变样了。”住在附近的潘集村村民潘丽霞高兴地说:“每到傍晚,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还有散步的、锻炼的、跳广场舞的,大家的身心都得到了愉悦。”

去年以来,该镇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完善了文体广场配套设施,建成了“口袋公园”、停车场、开办了4家老年助餐点,先后开展街道乱搭乱建、老旧雨棚拆除、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公共区域定期清扫等一系列改善美化人居环境的行动,办好一件件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

本着方便群众,提升城镇品位,潘集镇在工程启动前期做了充足准备工作,经过实地调研、摸清停车需求、梳理闲置空间,科学规划了停车场,力争为居民创造文明、规范、有序的出行条件。

潘集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停车场、‘口袋公园’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加大力度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秩序,养成良好的出行和停车习惯,确保停车秩序规范、道路畅通有序,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宜学宜居宜业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