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吴 巍

版次:A01  2023年01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隆冬时节,位于田家庵区曹庵镇曹庵村的润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草莓生产基地内,一栋栋草莓大棚排列有序,棚外寒意袭人,棚内温暖如春,红彤彤的草莓已陆续上市,帮工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为春节销售旺季穿梭忙碌。

“这里种的是我们曹庵的‘红颜’草莓,你看,色泽度、果型都特别好,是典型的‘鸡心果’。”大棚内,企业负责人戚燕介绍起一畦畦的草莓,“这片区域专门种植‘红草莓’,就是等草莓成熟了再采摘卖鲜果。在其他区域,我们会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种植六成、七成或八成熟的草莓。”

戚燕告诉记者,今年基地种植的草莓长势喜人,目前“红草莓”每天能采摘四五百斤,市场价每斤在20元左右,到春节期间价格有望更高一些。

在企业的草莓初加工现场,一筐筐采摘好的草莓整齐摆放,摞起了近2米高的“城墙”,几名中老年妇女围坐一排,正在对草莓进行分拣、去蒂。去蒂后的草莓将进行清洗,之后一部分被冷藏、冷冻,另一部分将被加工成草莓酱或草莓饮品。

“在这里既可以干活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像我这样六七十岁的人,过去只能在家蹲着,如今加入了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忙的时候就来帮工,靠双手体现‘劳动人民最光荣’,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正在分拣草莓的村民杨慧云告诉记者,草莓的分拣去蒂是个手工活,技术含量不高,老人、小孩都能干,草莓上市季节吸引了几十名村民前来务工,每人每天可以挣到100多元收入。

在生产基地的联动大棚内,几名村民正在给平整好的田畦覆盖银灰色的地膜。“我们这是为种甜瓜做准备。银灰色的地膜吸光,保暖性比较强,过完春节、正月十五之前就会把早瓜种上,4月底上市,一直可以卖到9月份。”正在覆膜的村民介绍道。

据了解,这层银灰色的地膜除了吸光保暖,还可以“保水”。地膜覆盖的田畦上设置了滴灌设施,可随时随地进行浇水,覆盖地膜后水分不容易蒸发,大大实现了节能。同时,覆盖地膜后,田畦上不容易长草,无需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节省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除草剂残留。

“联动棚里采用了套种技术,也叫立体栽培技术。你看,这是我们从云南引进的‘阳光玫瑰’,底下平整好了甜瓜垄,准备套种甜瓜。到春天葡萄冒芽的时候,我们搭架子、拉上绳,就可以实现上面接葡萄、下面种瓜,增加了土地的效益。”戚燕告诉记者,等甜瓜收获季结束,可以在瓜垄上直接栽种辣椒,一块土地轮作,一年有三次收获。去年一亩甜瓜卖出3万元,“阳光玫瑰”收入近4万元,辣椒的收益也能维持一年的工人工资,一亩地实现了七八万元收益。

戚燕既是企业负责人,也是曹庵村党总支委员,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一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道路,通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润绿生态农业公司先后被授予市级龙头企业和市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下一步,企业将打造精品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