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还以为我过不去这100岁坎了。多亏了刘主任和医院医护团队,不然我这关是闯不过去了!”刘老爷子在即将迎来100岁生日之际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经过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全力救治,近日顺利出院,他激动地拉着医生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
去年12月下旬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不少高龄老人也受到感染,因为高龄带来的综合身体素质较弱,且不少老人伴有或多或少的基础疾病,所以老年人成为了疫情中的重点防护人群。刘老爷子原本还差几天就要过100岁生日,但从2022年12月22日开始就持续发热,咳嗽。一开始家人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感冒,没特别注意,后来老人逐渐出现胸闷、乏力、精神差的状况,在当地医院完善肺部CT,呈现两肺大片病毒性肺炎表现,新冠核酸阳性,家属急忙将老人转送到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医院进行急诊病情评估,考虑到高龄救治新冠经验,将老人收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院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家昌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查看病人,分析研判患者病情情况。根据国家卫建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最新版本指南及结合患者个体化诊疗,考虑到老人高龄,有糖尿病基础疾病,血氧饱和度偏低,属于危重症高危人群,专家团队决定给予paxlovid抗病毒治疗,激素、呼吸支持等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一度出现嗜睡情况,精神极差,刘家昌主任团队时刻关注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多次指出,对于这种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偏低的情况,俯卧位通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应趴尽趴”,对血氧饱和度偏低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连续数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精心照护、全力救治老人,老人状况逐渐好转。2023年1月9日,医护团队再次对老人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检查显示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精神明显好转,可以正常活动,和感染前身体体征一致。患者出院时,刘家昌主任对老人和家属详细交代了出院康复指导意见及注意事项。
作为全市唯一的公立三甲医院,医院肩负着做好全市新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兜底”工作的重任,目前仍在积极承担接收从基层机构转诊来的重症病人,虽然这类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但患者及家属的全力支持和无条件的信任,为医护团队带来战胜病毒的信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齐心协力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