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与诗意

李振秀

版次:A02  2023年01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有的人爱与达官贵人结交,同学荣是个别致的人,不喜欢扎堆,除了工作之外,她读书、练字、写诗、跑步。她说,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交际,再说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走回到内心深处,回转成孩子的样式。若需结交,自然万物才是我的亲人。在这个繁忙的世界,她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得润泽葱茏。这是她作为诗人的一面,有着以自然为师的人文情怀。

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都是要吃饭的,诗人也不例外。飞得再高,着地生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日三餐上。荣同学由不得又把一颗爱草木的心安放到了菜市场。她说,在菜市场,众多的“亲人”从田间地头起身,最终走上餐桌。大凡诗人总会带些或轻或重的抑郁气质,一句普通的话,被她一说,无端地生出酸楚的诗意。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荣同学是有这个本事的。

荣同学搬到南门外住,买菜自然要到南门外的菜市场。她嫌南门外的景天农贸市场有点远,超市里的菜她又不喜欢。她说,日光灯下,这些菜没有了自然色泽,不真实。邻居就给她推荐了新城菜市场。荣同学就到那转悠,临时屋子钢塑的墙面,披挂一身石棉瓦,菜品敞在自然天光下,香菜、芹菜、菠菜、西红柿、辣椒等样样新鲜,猪牛羊肉、鲜鱼活虾惹人垂涎。她说,菜市场最治愈,猪牛羊为你养的膘肥体壮,瓜果菜蔬吸收日月精华,它们为供养我们,甘愿献上自己。看着它们的牺牲,作为万物之灵长,我们真没有理由去郁闷而不好好生活。可是,她又说到,这菜市场环境太差。有一次下雨去买菜,顺便看看菜市场旁边华美的乌桕树,可惜,菜市没顶棚,上面浇,地下涝,菜叶满地,污水横流,有一个人骑车跌倒了,正好倒在我的白裙子上……现实以她的骨感,戳了下诗人的理想,她很长时间都在心疼着自己的白裙子,忘了那天雨中美不自持的乌桕树。从那天起,她把自己的目光又转向超市了。她说,超市好,干净明亮,斯文有序。

在诗人的理解中,菜市场的菜自然有机,超市里的菜经过长途贩运,几道贩卖,看起来有点呆头呆脑的。其实,她是在思念菜市场里的菜,一段时间不去菜市场,就感觉自己不接地气,少了点什么,读书、写诗、练字都没有感觉。于是,她下班后,就跑到远远的田间,看看麦苗,瞧瞧油菜,来为自己加加油、打打气。

最近,诗人翻看朋友圈,看到一则关于新城菜市场的报道,高兴地不得了,邀请我去逛逛这个菜市场。有趣的灵魂最吸引人,我想看看她如何在烟火的日子觅得诗意。

新城菜市场位于老织布厂附近,县消防大队的对面。老织布厂破败的房子已被拆除,恢复成绿地,两栋刻着时代印痕的红砖红瓦的房子和高高的水塔还在,挨在菜市场边上。我们去时,是个美好的周末,行道树落叶纷纷。诗人说,最先发芽的树,秋天一定最早黄叶,你看,无患子树性子急。果然,无患子围着菜市场,黄亮成了一匹匹锦缎,仿佛是一盏盏点亮的灯。

迎着阳光,我们进了菜市场。高高的彩钢瓦棚,地下的雨污管道,整洁有序的商铺,红白肉区、蔬果区、水产区、家禽区等分门别类,清清亮亮。诗人说,从前最脏的地方就是卖鱼和卖鸡鸭的,鱼鳞鱼肠子,鸡鸭嗉子,真是不能闻,不能看。现在好了,都进屋经营了,铺上了瓷砖,还配备了冰柜,看着舒心,吃着也放心了。诗人还和熟悉的鱼老板拉了一会家常。鱼老板说,这当然好啊,政府给我们砌了鱼池子,修通了下水道,洗刷方便,顾客满意,我们生意当然更好了。

我们还到自贸区转了转,诗人说,还是我们寿县人高,理念都与国际接轨,有创意,特为附近菜农独辟了一处销售农产品的地方,还美其名曰:自贸区。诗人在自贸区说,如果我的父亲在,他定会在自贸区卖自己种的菜。你看,阳光洒在它们身上,也洒在我们身上,看着它们,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我像回到了父亲的菜园,做回了他园子里的一棵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