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太感谢你们医护人员了,我的命就是你们救的!”1月11日,67岁重症“白肺”患者张女士即将康复出院,她拉着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一病区负责人、国家呼吸与危重病专科医师、副主任医师潘日虹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
张女士有肺腺癌的病史,4年前做过靶向治疗,这次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发热、咳嗽住院,入院时喘息症状很明显,处于极度缺氧状态,口唇紫干。“患者来院就诊时,呼吸频率在每分钟34至35(正常水平为12~20次/分),血氧饱和度不到75%(正常水平为95%~99%),CT提示双肺病毒性肺炎改变面积达70%,也就是百姓俗称的‘大白肺’。”潘日虹介绍说,将患者收入病区治疗后,团队对她采用了创新的镇静+俯卧位+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治疗方法,患者持续俯卧位5天,同时应用了激素治疗,目前患者整个白肺面积基本上吸收,在脱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达到93%至94%,无明显胸闷气促症状,达到出院指征。
“医护人员真是尽心尽责,是你们24小时不间断地监护治疗让我重获新生。”1月11日,医院同一个病区里的57岁重症“白肺”患者陈女士也康复出院了,她和家人向潘日虹团队由衷地表示感谢。
陈女士入院时血氧饱和度76%,呼吸频率40次/分,双肺病毒性肺炎浸润面积达60%。“这名患者体重重,BMI将近40,转为危重症风险相当高。”潘日虹介绍说,团队与家属病情沟通后,决定对她采用白天“清醒俯卧位+经鼻高流量氧疗”,夜间无创呼吸机持续的CPAP模式,发挥最佳的呼吸支持技术,维持肺复张,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入院五天后复查CT肺炎浸润面积全部消失,目前患者脱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达到96%,下床活动没有胸闷气促症状,达到了出院指征。
患者出院时,潘日虹团队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康复指导,建议患者回去后尽量居家,可以做适度运动,但要避免剧烈活动,一般1至3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肺功能。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CT,并检测肺功能情况。
“患者能够迅速康复出院,是医生、患者及家属三方努力的结果。”潘日虹代表团队向患者和家属表示了感谢,他说团队在呼吸支持和呼吸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医院、医生,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大家一起携手努力就能战胜疾病。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袁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