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本报通讯员 金 磊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A01  2023年01月1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2年,凤台经济开发区坚决扛起全县工业“主战场”、经济发展“主引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职责使命,一个个重点项目汇聚、成长、发挥效益,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招商引资是掀起开发区建设发展新高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兴起一片的联动效应。

2022年,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倒逼形势,凤台经开区深入落实省、市“双招双引”工作部署,推行领导挂帅,合力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注重体量“抓大”,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加快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一年来,重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约210亿元,主要有安徽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国晟异质结项目、中环中清(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力电池、光伏组件生产及供应项目和凤台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混合动力专用变数器项目等。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0亿元,同比增长18%。

园区建设,有序进行

标准厂房建设作为加快项目落地、促进招商引资、引导产业集聚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不仅是凤台经开区创新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

凤台经开区通过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增强园区项目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撑起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大框架。同时,对标准厂房实行动态监管,提升厂房使用效率,为园区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2022年,凤台经开区标准化厂房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面积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拟建厂房111栋、配套设施用房约12栋,目前已有77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其中已完工约45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封顶约16万平方米,正在结构施工约17万平方米;定制化厂房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总用地面积约586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目前已动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8.26亿元,主要包括市政道路新建及改建工程、景观工程等。

经济指标,逆势飘红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凤台经开区积极贯彻稳增长决策部署,抗疫情、战高温,拼经济、优服务,落实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全力以赴稳投资稳发展,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积极发挥县域工业经济主战场稳经济、促开放的示范带动作用。

预计2022年,凤台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约60亿元,同比增长13.6%。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约52亿元,同比增长6%;税收约2.35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约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45亿元,同比增长22.8%;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约8亿元,战新企业产值约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8家。

为让低效存量土地发挥效益,提升园区发展动能,2022年,凤台经开区“向存量要增量”,努力蹚出一条土地空间利用率高、产业布局合理、发展活力迸发的园区发展新路子。在核实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面积和亩均税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企业生产经营、厂房容积率和利用率等情况。现已完成参评园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并公布,有利于精准指导企业后期的融资及其他帮扶工作。

多措并举,育企进规

每一个企业的壮大,都离不开政策、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强力支撑。

为加快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着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经开区工业经济提速提档提质,2022年,凤台经开区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园区工业经济提速提档提质。

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定期摸排上年度临规工业企业以及本年度计划新建投产企业情况,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逐企建档立卡,切实掌握企业发展经营情况,动态更新完善,指导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梯次升级。

助力企业升规壮大。加强对临规工业企业的帮扶指导,“一企一策”建立跟踪培育机制。利用各种活动对拟入统企业进行培训;盯紧入统时间节点,指导达到规模以上标准企业按时申报入统,应统尽统;对企业予以精准帮扶,定点指导,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壮大。

优先保障正常生产秩序。对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及时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尽量减少对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做到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规上工业企业和培育库企业组织有关政策培训辅导,严格落实各项退税减税降费缓缴政策,主动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做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知尽知、快享直享。

创造浓厚争先创优良好氛围。不定期召开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推进会,突出选树优秀典型,宣传升规入统成效显著的先进做法,积极推广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营造培育工作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通过实施政策扶持“组合拳”,全力支持企业发展,2022年成功培育10家规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