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

——我市港航建设服务工作综述

版次:A01  2023年01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张 鹏

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精心答好港口航道建设、水上安全和污染防治“必答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和防汛备汛“加试题”,在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中爬坡上坎,在建设“交通强市”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辖区共有渡口71道,千吨级泊位达30个,拥有营运船舶1620艘,运力规模达364万载重吨;全市境内现有淮河、江淮运河、茨淮新河、窑河、淠河等航道9条,航道总里程达396.6公里;2022年完成水运建设项目投资约2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约1150万吨,货物运输量8800万吨,周转量480亿吨公里,截至目前已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呈持续稳定态势。

港口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我市积极推进4个在建港口项目,即中铁中房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大通珍珠综合码头等,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江淮枢纽港、陶圩综合码头、凤台新港、淮南港寿县港区新桥综合码头、寿春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寿县捷力综合码头、寿县东升综合码头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组织编制淮南淮河航运枢纽港建设方案、淮南淮河航运枢纽港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主要建设任务,建设方案的保障措施。

航道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10月13日,引江济淮工程菜巢线切岭段围堰被打通,围堰上游江水源源不断注入下游河道,最后一道“屏障”被顺利破除,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菜巢线庐江段成功通水,实现长江水入巢湖,为年底前工程试通水通航奠定了坚实基础。引江济淮工程于2016年开工,贯穿淮南市南北约95公里。工程竣工后,淮河、江淮运河“一纵一横”两条黄金水道使淮南市境内二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货物通过水路进入长江中上游将缩短300至400公里,水路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对淮南港形成江淮航运枢纽港核心地位意义重大。我市全力为引江济淮工程做好服务工作,做好了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的港口规划,对跨越引江济淮航道的桥梁进行航道监管,配合做好淮河干流整治工程建设。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不断强化

市海事中心以“大检查”“大强化”“大提升”和海事系统内的安全大检查四个实施方案为抓手,加强渡口渡船、码头和企业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和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百日行动”,加强企业隐患排查,做好隐患排查、整改、上报、预防等闭环管理。同时在法定假期、重点时段和重点水域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水运企业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对水运企业及其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跟踪管理和检查;同时优化水上救援系统建设,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完善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做好救援队伍、救援设备、救援物资“三落实”。截至目前,12395共发布各类预警129次,累计发送预警信息97524人次,共接到应急搜救来电18起,所有来电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港行管理部门受理船舶登记业务申请1768项,受理办结国内水路运输经许可4件,许可证到期换证28件,船舶营业运输证核发、注销、年审1790件。受理并办结水上水下活动许可13件,港口经营许可证到期换发7件。对58家水路运输及辅助业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对15家港口企业开展行业管理年度检查。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对全市海事、港航8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重新认领并编制,政务服务事项,除特殊事项外,90%以上承诺件当天可以办结。共完成各类检验发证船舶1072艘,转入船舶115艘。受理办结内河船员各类培训申请104期/次,参培船员3690人/次。组织开展内河船员基本安全考试23期,参考船员526人/次;受理办结各类内河船员适任证书申请1299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