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吴海苗

版次:03  2023年01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十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新概括,对全面依法治国总体目标进行再明确,对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作出专题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全面依法治国的标志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最终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明确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发展道路、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为了加强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为党中央的决策议事机构,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为了总体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并通过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中共中央印发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第一个《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第二个《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一个决定、一个规划、两个纲要”擘画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施工图、路线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原创性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

新时代10年以来,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未来五年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围绕着上述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七部分对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行专题部署,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尚属首次。

突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习近平总书记又说:“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可见,法治是一个国家保持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之所以能够书写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原因之一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法治、厉行法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在走什么样法治道路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向全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紧紧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法治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