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末,著名楚文化研究专家杨权喜在《楚文化》一书中指出,安徽寿县是我国楚文化考古研究的起点,这曾带给我久久的困惑。史学界有言:“江汉流域是楚头,江淮地区是楚尾”。历史上的楚国从荆山沮水边上立国,到在楚山淮河岸边灭亡,前后经历了八百年时间,都城从“纪郢”到“鄢郢”,再到“陈郢”,最后迁往“寿郢”,即今天的寿县,寿县是楚国的终点地带,怎成了楚文化考古研究的起点了呢?然学者们又言:“楚文化成长于江汉,扎根在江淮。”这就意味着楚国初期都是在发展成长阶断,具有八百年国史的楚文化从诞生到成熟的精粹,都留在了江淮之间,具体地说就是留在了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及其近郊,也就是淮南市西部地带。
据史料记载,“古寿春”的核心地区,是今寿县城及郊区,包括谢家集区蔡家岗、杨公镇和长丰县西部乡镇。而“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是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缘于寿县而起。
前几年,我常常与寿县原博物馆馆长、楚文化学者今已故的陈得时先生交谈,研读有关楚文化资料才得知,原来寿县,我们的家园,在楚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的“天下第一”得到考古学界高度认可,以前的疑惑方渐渐冰释,且甚感自豪。
楚墓撷宝。1933年至1938年,“李三古堆大墓”揭然天下,数千件文物惊现于世,“报章竞载,寰海喧腾”,霎时,世界考古界的目光聚焦于古寿春大地,美、英、法、日、瑞等国和本国学者纷纷著文,开始研究楚文化。此墓是迄今人们所知的楚墓级别最高的幽王熊悍之墓,斑驳陆离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重达四百公斤的楚铸客鼎,成为独一无二的享有“天下第一”盛名的“楚大鼎”。由此开创了中国楚文化研究的先河。
芍陂流芳。春秋时代楚国令尹孙叔敖召集民众修建安丰塘(芍陂),居于我国古代郑国渠、漳河渠、都江堰四大水利工程之首。至今,安丰塘仍作为“淠史杭”灌溉枢纽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发挥着巨大作用。2015年10月安丰塘被国际灌溉委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同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使“天下第一人工大塘”盛誉全球。
楚国金币。楚金币是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黄金货币。上世纪末叶,寿县连续三次大批量出土窖藏楚金币,总量近二万克,包括郢爰、卢金、金钣等几种类型,一块巴掌大的郢爰都价值连城,当然这些文物不是用价值所能衡量的。此消息传开,立时轰动国内乃至世界考古界。迄今为止,就全国范围而言,所出先秦时期的黄金货币,无一例外都是楚国出土的,从种类的多样性和集中性看,“寿春城遗址”核心区块出土的楚金币量为全国之最,堪称“天下第一”。
鄂君启节。1957年、1960年,在江淮腹地淮南市寿县城南邱家花园附近先后两次出土鄂君启节通关免税文物,共有五枚,其中舟节两枚,车节三枚;均为青铜质地,仿竹节形式,上面有错金铭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交通、文化诸多领域,如今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馆,代表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又文明的发展成果,鄂君启节是中国交通史上的“天下第一”的通关免税凭证。
春申勋业。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楚任用黄歇为宰相,封为春申君。为富民强国,公元前247年,黄歇向考烈王进言,献出原受封的淮北十二县,请求受封江东。然后,黄歇在江东设立都邑,对常州、无锡、江阴、太仓、昆山和上海进行开发。历史不会忘记,楚春申君黄歇是开发长三角天下第一人。
第一循吏。大家知道,孙叔敖是被楚庄王超尘拔俗地从那草根阶层,身为一介平民擢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高位的,史家巨擘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循吏列传》中,把楚国孙叔敖列为首传,即谓“天下第一循吏”。所谓“循吏”,古人实指“勤于政事、清正廉洁”的官吏。他能做到“爵高而以下自处,官大而以小自守,禄厚而以俭自奉”。《新论·国是》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叔敖妻不衣帛,马不食粟,尝乘栈车,牝马,披羔羊之裘。” 我们不能不说,孙叔敖是持廉至死的“天下第一循吏。”
……
试看今日之寿县,八公山巍然屹立,淮河水绕城款款而流,寿春城古遗址清晰犹见,到处是一片生生不息的热土。这一切,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过多么灿烂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