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版次:03  2023年01月0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二版)

推进粮食稳产增效。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播种面积7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10万吨以上,确保大豆、油菜种植面积只增不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万亩、补充耕地1万亩。全面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深化与省农垦集团战略合作。做实做强淮粮集团,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增效扩面,实施“小田变大田”20万亩,开展200个整村托管试点,全程托管300万亩以上。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更好发挥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科技特派员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文化植入、品牌推广,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引导工商资本发展乡村产业,新增家庭农场200家,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响“淮畔粮品”“淮畔良品”区域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5个。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三变”改革村占比分别提高到16%、83%。

持续加强乡村建设。抓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新增库容1万立方米。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健全运行管护机制。开工建设淮河峡涡段治理项目、瓦埠湖排涝站等重大水利工程。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任务。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四好农村路”520公里。

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7353户改厕任务和3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个,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一点三线”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六)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修复,在整治突出问题和推动绿色发展上聚焦发力。

以更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持续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聚焦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推进PM_2.5和臭氧协同控制,巩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态势。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大入河排污口治理力度,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压实企业和属地政府共同责任,高标准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1.1万亩,搬迁安置群众6000人,着力打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淮南样板。

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保护。深化林长制改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国省县乡干道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农田林网建设276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30个,争创全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理顺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完成八公山等6个自然保护地规划修编工作。

以更高站位推进“双碳”行动。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开展能源、工业等领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行动,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快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积极构建清洁运输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七)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在加强风险防控和促进和谐稳定上聚焦发力。

着力防范疫情风险。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强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全方位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抓好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治工作,有效满足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着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化平安淮南建设,推进扫黑除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开展“三个狠抓”专项行动,系统推进厂房仓库、大型综合体、城乡自建房等消防安全整治。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等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信访“四加”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解民忧清积案助基层”信访帮扶工作。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行网络化+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强化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促进军民军地融合发展,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发挥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外事侨务等工作。

(八)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在办好民生实事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聚焦发力。

扎实抓好最大民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搭建常态化就业供需平台,培育提升一批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零工市场。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4.5万人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3.5亿元以上,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推动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持续加强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支持和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扎实抓好普惠民生。持续巩固提升“双减”成果。促进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改扩建学校190所。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引入上海、合肥等地优势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争创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应急能力。深化国家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全民参保攻坚行动。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保障三重保障制度。加强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保护,推进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发展。组织实施《淮南市爱国卫生条例》,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加大文化名镇保护力度。推动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扎实抓好兜底民生。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加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供养,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开工建设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中心,创新社会福利保障区运营模式。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启动失能老年人帮扶行动,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2000户,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托位5500个,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动态调整“暖民心”行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开展徽菜师傅培训1300人次以上,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7万人次。建设市级口腔医院。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0个,建成体育公园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健身步道34公里。整治提升城乡菜市场59个。切实提高老年食堂、老年学校(学习点)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九)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在激发内生动力和优化发展环境上聚焦发力。

强化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强化规划对发展的战略引领和管控约束。统筹有限资源,在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上优先向重大项目和民生领域倾斜。统筹新能源发展资源,科学配置建设指标,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科学布局上下游配套产业,切实将新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统筹市辖区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多头建设、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统筹在淮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资源,健全紧密对接交流机制,深化市校企共融发展,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坚持以土地资源配置改革为抓手,联动推进“标准地”改革提升、“亩均论英雄”改革突破、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攻坚。出台差异化的财政奖补、科技创新、政府采购、用能排污、土地使用税、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让优质资源更好更快地配置到好企业、好项目上。实施批而未供、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出台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意见和低效用地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坚持“一地一策”,盘活利用闲置土地1570亩、低效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闲置厂房20万平方米。

深化财政金融领域改革。制定实施财政解困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实现经济走出低谷、财政走出困境。理顺市区两级财政责任,压实区级财政“三保”兜底责任,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经费保障、土地报批周转金、重点产业项目扶持等机制,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支持市辖区加快发展上来。重视培植税源,依法加强征管,扎实开展税源信息共享和税费协同共治试点工作。深入实施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考核,推动财政资金整合和分配方式改革,做到花钱要问效、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管控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大财政”理念,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盘活用好各类国有资产,切实增强统筹经营资金、资产、资源的能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市建发集团、产发集团、交控集团等做实做优做强,理清与各区、园区债权债务关系,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着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提高市场化发展水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修订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办法、金融产品创新评选办法,提升金融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淮南形象”的理念,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创业淮南蓬勃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智慧政务新模式,优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让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更便捷。提升“企业家大讲堂”、“政重企事”圆桌会、“企业家周末下午茶”等为企服务平台的实效性和品牌影响力。严格落实“十做到”“十严禁”要求,健全“领导主动约访、部门联动会诊、明确责任处理、定期开展回访”的常态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工作机制。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坚持重点工程三级联动包保,建立投资审批数据部门间共享机制,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挠施工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在全市形成项目建设“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环保、比效益”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忠诚尽职、奋勇争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的淮南实践落地落实,坚定不移当好市委决策的执行者、推动发展的落实者、改善民生的实践者,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着力打造奋发有为的政府。巩固深化“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成果,强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切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拉高标杆抓发展、点燃激情提效能、奋勇争先创一流,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淮南成为一种风尚。强化攻坚克难责任,健全完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勇于直面矛盾和困难,推动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强化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健全部门向上争取推进机制,真正让重实干勇争先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一切力量都源自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全市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共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和淮南美好未来。

着力打造能力过硬的政府。在思维方式、观念作风、专业水准、执行能力上,对标沪苏浙、主动抓提升,推动政府系统干部养成学习研究的习惯、谋划全局的习惯、系统设计的习惯、见贤思齐的习惯、深入实践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切实提高经济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营城市、基层治理等能力,真正把想法变成做法,把看法变成办法。在狠抓落实中提升能力,有交必办、有办必果、有果必复,注重工作落实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坚决克服“大而化之”,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着力打造法治诚信的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把依法行政晒在各方监督之下。加强府院、府检联动,深入开展违法行政行为整治,全面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以政府守法诚信赢得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信任。

着力打造廉洁勤政的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不让发展在我这里影响、不让工作在我这里耽误、不让标准在我这里降低、不让形象在我这里受损、不让遗憾在我这里留下、不让腐败在我这里发生,以清廉勤奋护航淮南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淮南凤凰涅槃、再现辉煌的步伐正在加快。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勇毅前行,为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