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艳景

版次:02  2022年12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市人社系统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社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站稳人民立场,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大力实施暖民心行动,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才人事体制机制创新、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工作,下最大功夫、尽最大努力履行人社部门政治责任、保障责任、发展责任,打造让人民满意的人社服务。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逐步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暖民心行动,积极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开展“2+N”主题招聘活动,持续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大力实施创业淮南行动,依托我市“五大平台”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场地供应、创业资金支持等工作,吸引全国优秀创业项目和人才集聚淮南。结合乡村振兴,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推动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聚焦“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这一目标任务,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贯彻落实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运行制度,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不断提升统筹经办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工作,确保企业减负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全民参保计划各项工作,着力落实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等政策,促进应保尽保。持续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稳妥推进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推进风险防控措施“进系统、进规程”,切实做好基金安全防控。

持续优化人才体制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加快培养集聚一批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组织做好各类专家选拔和推荐工作,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强化人才优先理念,研究制定更具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育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强和周边城市的人才项目合作,为我市引进人才提供动力。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组织高层次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建设技工强市,聚焦我市“6+1”产业,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积极争创一批省级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更多的技能攻关、名师带高徒的骨干团队。

着力深化根治欠薪行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不断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落实年度工资指导线。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维护好快递员、网约车、外卖送餐员、货车司机等群体合法权益。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建设,开展“和谐同行”三年行动,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坚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重点巡查、随机抽查,督促用工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深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覆盖,以根治欠薪为重点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打击恶意欠薪,强化守法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作者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