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之美

钱续坤

版次:A02  2022年12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段时间一直是低温多雨的天气,双休日难得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于是兴冲冲地推出单车,斜背钓竿,风驰电掣地直奔郊外的荷塘,准备美美地享受一番野钓之乐。

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光临,此时的荷塘早已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葳蕤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繁华。目之所及,偌大的水面一片静谧,只有那凋谢的荷叶与光秃的荷杆,佝偻着瘦弱的身子,浸洗在冰凉的水中,毫无生机,难觅盎然,这不免让人的心头掠过一丝惆怅,生发一丝忧伤——毕竟荷花已不再绽放绚丽与芳华,毕竟荷叶已不再拥有翠绿与朝气。

然而我并非容易伤感的人,尤其像我这般热衷于野外的钓者,更是钟情这方已将钓位全部裸露在外的荷塘。选择性地打好几个鱼窝,余下的时间便是等待。正好趁着这个间隙,我倒背着双手,围着荷塘或远观,或伫望,或凝视,有时还蹲下还没有完全发福的身子,用手去感受一下那池水的温度,或者摘下几片已经蜷曲的荷叶,将其像帽子一样顶在头上,想重新体验一回童年时的顽劣之趣。

说起童年,我也曾附庸风雅地学过涂鸦的,只不过那时所画的无非红花绿叶、飞禽走兽之类。眼前的荷塘只有黑白两色,从绘画的角度出发,肯定只适合于做水墨画了。

池塘里的荷叶,在生命蓬勃之时,几乎每枝都是相似的,那如盖的绿意,那娉婷的英姿,那卓然的风韵,让你在临风而飘的棹歌里,醉心于一片片翻阅江南的美丽。可在生命终结之际,它们却是个性彰显、仪态万千,有的黑褐干瘦,有的枯黄萎缩,有的低垂扭曲,表面上似乎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但是,在平如镜面的池水里,每枝残荷都与它的倒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几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有机地连缀起来,分明就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轴呀,那抽象的线条,那素淡的色彩,那朦胧的意境,能将人深深地浸润其中并濡染为一体。

更为重要的是,经历了风霜磨砺的残荷看似寥落,实际上是在用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从容而淡定地对镜梳妆,倔强而孤傲地洗净铅华。那高高昂起的头颅,那挺得笔直的脊梁,那不离不弃的荷叶,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一种尊严。

一枝残荷如此,一个人的生命亦然。历经万千磨难,即便再怎么身处困境,再怎样意志消沉,也从不会一蹶不振,更不会委曲求全。面对凄风苦雨,面对前路坎坷,我们应像残荷那样“雨馀风际费禁持,除却亭亭别有姿”,或者“为收嫩蕊寻余梦,重展娇姿潋滟妆”,对未来充满灼灼的理想和无限的希望。

西方美学说:“悲剧美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残荷呈现的自然景象,是由夏入秋、由盛转衰的典型艺术形象,因此最具悲剧美的特质,人们从它败落残破的样子,从而对它的孤冷形象更加充满痛惜、哀惋、怜爱之情,甚至是崇高的敬意。所以无论是古代的徐渭、吕纪、八大山人,还是现当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等,都对残荷情有独钟,他们从荷花的枯萎与荷叶的残败中,找到了另一种表达自然美与生活美的途径。

悠然地回到钓点,见鱼窝里已有零星的水泡泛起,我赶紧做好垂钓的一切准备。而就在兴奋地伸出钓竿的同时,我蓦然顿悟:这荷塘不就是宣纸,这钓竿不就是羊毫吗?是呀,此刻我也可以像那些丹青高手一样,在这偌大的水面上,画出残荷素雅的美、沉寂的美、婉约的美、高洁的美……不过最美的,还是钓竿上那活蹦乱跳的鱼儿,这才是《残荷图》中最灵动的画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