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周荣静

版次:03  2022年11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专章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论述,并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和作用、总体要求及具体工作作出专门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表现为“4+1”体系,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三次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总结十年来历史性成就时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在明确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更加完善;在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专门部署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方面,我们坚持立改废释纂并举,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编纂了民法典,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等法律,修改了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努力健全了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加快完善。截至2022年10月25日,根据中国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数据库的统计,我国现行有效的包括《宪法》《民法典》在内的法律有295部,行政法规有714部,司法解释有520部,地方性法规有12699部,地方规章有11058部。在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方面。“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推进法治实施体系建设,在于使纸上的法律条文变为行动中的行为准则。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普遍提高,各级公务员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持续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机制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在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方面:建立健全了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制定监察法,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在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方面:持续深化执法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制专门队伍管理教育和培养。深化政府队伍教育整顿,依法打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行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在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实现了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为世界政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截至2021年7月1日,现行有效的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在内的党内法规共计3615部,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宪法确立的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三是推进法治实施体系建设。其一,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我国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和90%的地方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只有政府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依法行政重点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二,严格公正司法。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维护司法公正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才得以实现。因此,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让全体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法律、信仰法律,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努力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