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顺民意 打造“温暖控申”

版次:A01  2022年11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近年来,大通区人民检察院持续完善控申检察各项工作职能,不断提升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标准,用心用力用情办好控告申诉案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造“温暖控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温馨接访环境。该院建成12309检察服务中心,形成了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设立控申接待区,集检察长接待室、集体访接待室、远程视频接待室、律师接待室、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等多个功能窗口汇于一体,配备电脑、空调、打印机、饮水机、水杯、雨伞、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营造了安全健康整洁的环境,让信访群众感受温馨,有效提高了接访效率。

强化窗口信访服务,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该院要求控申接待人员认真履职,严格按文明接待各项要求,规范接待行为,严肃接待纪律,实行人性化接待,本着“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方针,以“热心接待、耐心聆听、细心答疑、诚心服务”“四心”工作法为接访标准,拉近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温暖群众。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宗旨,把群众上访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有效防止群众集访、缠访和越级上访,使检察文明窗口更加靓丽。多年来,该院未发生一起进京赴省涉检信访,所办理案件无越级上访、久诉不息现象。

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及时化解源头矛盾。该院切实落实最高检群众来信来访“件件有回复”要求,对来信来访线索,一律要求在7日内进行程序回复和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的答复。今年以来,对接收的所有群众信访均实现100%按期回复答复。同时,扩宽受理来访渠道,健全“信、访、网、电、视频”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变坐等来访为出门下访,积极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满足群众信访诉求。该院建立健全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制度,认真梳理案件线索,将案件分包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应包尽包”“真包实包”“一包到底”。初步形成领导干部包案办理信访案件、带头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该院领导共办理刑事申诉案件1件,转交立案监督案件1件,民事执行监督案件1件,开展上门听证1次,简易听证1次,推动了首办责任制的贯彻落实、首次信访矛盾的就地化解,努力在首办环节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司法救助”彰显检察温度。该院扎实开展司法救助助推乡村振兴、救助困难妇女“皖风送暖”等专项活动,健全各部门、各环节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发现、移送、快速办理等内部衔接机制,积极探索司法救助与精准扶贫、化解社会矛盾等工作有机融合,配合上级院开展联合救助,切实解决基层救助资金不足的困境,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传递检察机关司法温度。近三年来共办理涉困难妇女、困难儿童等司法救助案件5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3余万元。

(本报通讯员 陈艳艳

本报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