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特别报道②“新徽菜 名徽厨”篇

“烟火”淮南 “徽”味无穷

——我市“新徽菜 名徽厨”“烹”出舌尖上的幸福

版次:01  2022年11月2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鲁 松

豆腐宴、豆腐菜、淮南牛肉汤、上窑馓子、淮南Sa汤、八公山豆腐脑……淮南的美食不胜枚举。

淮南人喜吃,从清晨起,热闹的人潮声,伴随着食物的香气,开启了老百姓一天的生活。

处处有风景、时时有风情、四季皆锦绣。淮南素有“工业粮仓”美誉,不但矿产资源丰富,依山傍水的环境更是孕育了众多美食,是我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淮南种类繁多的美食也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我市餐饮经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提升淮南餐饮影响力和美誉度,餐饮经济呈现出百花竞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我市深入挖掘餐饮产业价值,推进餐饮产业与旅游、工业、农业等深度融合,促进餐饮业提质、稳健、开放、包容发展,使淮南美食在发展中凸显新的机遇,成为促进淮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我市餐饮从业人员10万余人,培育出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店56家,各级名厨100余人,限额规模以上餐饮企业由2016年的80多家增加至近200家,开展中式烹调师、特色风味美食制作等技能培训近7000人,有效促进全市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技艺提升、就业创业提质、收入水平提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淮南人,48岁的刘女士对于本土牛肉汤一往情深。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家住在洞山,每月最少不低于10次开车到街里吃上一碗牛肉汤。在她心里,牛肉汤不仅是淮南美食的代表,更是她生活的一种习惯。

淮南美食不仅让本地人难以割舍,对外地人来说同样充满吸引力。淮南牛肉汤、上窑馓子、淮南Sa汤、豆腐脑等这些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的餐饮名店,更是引得不少周边县市居民驱车前来一尝美味。

近年来,淮南的餐饮业有了长足发展,不少本地人“下海”后,将祖传的厨艺拿了出来,为市民带来一道道惊喜美味,不少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特色餐饮店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淮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淮南美食提供了绿色安全、纯正无公害的食材,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优质的淮南美食链。

来淮南旅游,品一品八公山豆腐宴、喝一碗淮南牛肉汤,吃上一个油酥烧饼,尝一尝焦岗湖神仙豆、芦集绿豆圆汤等美食,让你真正感受到吃货天堂的无穷魅力,味蕾与美食的碰撞。

锁定目标,打造淮南美食文化特色“名片”

聚焦提升徽菜烹饪技能水平,开展徽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促进徽菜餐饮产业发展,优化徽菜师傅就业创业服务;聚焦打造徽菜美食文化品牌,推动徽菜内涵拓展升级,将“新徽菜”打造成为淮南美食文化的特色“名片”,让千家万户在一日三餐里品味徽菜美食,让广大徽厨在烟火气息里创造滋味生活,让徽菜品牌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

这就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实施的“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

淮南是豆腐的发祥地,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卤水点豆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了解,豆腐宴目前有400多道菜。淮南美食文化历史悠久,老品牌久负盛名、新美味脱颖而出,随着时间推移,淮南美食种类越来越多,美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为大力推进“新徽菜 名徽厨”技能培训工作,我市结合本地地域特色、饮食习俗、产业业态等,不断优化皖厨培训内容,科学设置课时和补贴标准。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