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渔治水以渔净水 还高塘湖一湖碧水

版次:A01  2022年11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现在的高塘湖生态环境真好,天蓝、水清、鱼儿欢,我们摄影爱好者都喜欢来这里采风。”近日,摄影爱好者许先生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通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围绕生态治理,激活资源优势,引入千岛湖“保水渔业”发展模式,通过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带动湖区经济发展。

“自高塘湖‘净水渔业’项目实施以来,通过采取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等举措,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湖区水质改善明显,部分水域已达到三类指标,受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肯定。”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推进“退网还湖”工程,高塘湖洪泽洼5000亩围网养殖的水面开展退网还湖,落实了渔民上岸政策;树立市场化思路,引入千岛湖“保水渔业”发展模式,变“放水养鱼”为“放鱼养水”,探索“以渔保水、以渔治水”发展途径,在高塘湖4.7万亩水域实施“净水渔业”项目,通过人工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增殖螺蚌等底栖生物,保护增殖土著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保持水体合理的生物量,有效促进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水产动物蛋白,从而达到生态平衡,高塘湖水域生态环境和水质优化得到全面提升。

以渔治水,以渔净水。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之路,将河湖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快推动基层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推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报通讯员 蔡 恒 宫中利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