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打好为民办实事“组合拳”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岳 荣

版次:02  2022年11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没想到问题反映上去这么快就解决了。路修好了,还安装了护栏和警示牌,现在出门是既方便、又安全。”近日,凤台县尚塘镇崔海村种粮大户崔孝阳的烦心事解决了,他高兴地指着门前新修的水泥路告诉记者。

崔孝阳说的烦心事,还得从他家门前的那条村主干道说起。崔孝阳是种粮大户,由于门前道路坑坑洼洼,一年光运输费就要多投资好几千元,去年9月,崔孝阳将这件困扰自己的烦心事反映给镇政府,没想到2022年新年伊始,他家门前便新修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这让崔孝阳高兴得合不拢嘴。崔孝阳的烦心事得到解决,是尚塘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已成为尚塘镇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常态。

近年来,尚塘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的诉求为工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践行上门办、主动办、马上办、透明办的服务承诺,担当作为、靠前服务,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得到增强。

项目建设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尚塘镇始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对外积极推介、对内优化服务,引进和培育安徽茨润水务有限公司、凤台县彩奇电子玩具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尚塘,切实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

“文化广场建成了,环境卫生好了,村村通道路也平整了……”细数着身边的新变化,家住南李村的村民张萍脸上笑意满满:“村里环境好了,我们的幸福感更强了。”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中,尚塘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尚塘镇共完成黄圩、龙庙、南李等10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77%,其中黑河村顺利通过省级美丽乡村验收,南李村获得淮南市2019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第一名。同时,该镇强化市政设施管护,2021年,硬化、改造生产生活道路36公里,街道、路口安装路灯200余盏,基本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硬化、亮化的全覆盖。该镇还全力推进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工作,集中镇村干群力量,开展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规范集镇街道经营秩序,改善群众人居生活环境质量。2021年,尚塘镇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

尚塘镇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依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动近300余名志愿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法律政策科普、帮扶老幼、秸秆禁烧等志愿服务100余次,实现基层志愿服务既有广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该镇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制度,镇班子成员在工作日值班接访,对于群众反映的诉求一一记录在案,按照诉求进行分类转办,办理情况全程跟踪、反馈,做到闭环管理。

“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社会的和谐之本。”尚塘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尚塘镇始终以惠民利民为宗旨,聚焦民生工程,扎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