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版次:02  2022年09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9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平率队赴大通区、田家庵区督查调研“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暨“双联”工作开展情况。

朱平先后来到大通区九龙岗镇夏农夏菜村、王楼村、上窑镇方楼村,田家庵区老市政府停车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街头游园、洞山街道锦里社区,现场查看人大代表活动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

朱平指出,要提高认识,带头争当社情民意传递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发展推动者。要深入基层一线,收集反馈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建议,为人民代言、替群众解难,确保“事事有回音 件件有落实”。要强力推进“双联”平台载体建设,健全完善“双联”工作机制,严格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制度落实。 (本报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