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诈“金钟罩” 守护群众“钱袋子”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张鹏飞

版次:02  2022年09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您好,请扫一下这个二维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时时为您警惕陌生电话和不明链接。”连日来,大通区组织开展了多场反诈APP推广专项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大通区着力构建反诈“1+3”工作体系,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宣传和安装工作,全面提高群众的警惕性,筑牢防范网络诈骗的“金钟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聚焦守护群众“钱袋子”,多举措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安装工作

大通区坚持精心谋划,针对农村发案多、反诈宣传薄弱的问题进行重点安排,务求科学部署、合理分工,保质保量完成APP推广安装工作,守护好群众“钱袋子”。活动中,注重发挥村居干部、网格员主力军作用,协同辖区派出所共同发力,深入人流密集场所,现场指导群众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软件,力争在现有注册率52.45%、安装量86898的基础上加快步伐,实现辖区内注册率和使用率双提高。同时,广泛开展反诈宣传进村居、进家庭活动,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一方面在微信群、朋友圈积极推送“国家反诈中心APP”反诈系统图片及操作步骤,引导居民自发下载使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社区网格员和民警入户开展宣传,发放反诈APP宣传资料并向居民详细介绍APP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电诈新方式、作案手法等内容,并现场指导注册、登录。

坚持三个方面发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指导、后期管理到位

强化组织领导。该区成立了镇村两级安装国家反诈APP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社会治理办、警务室、各村(社区)共同开展工作,制定了各村(社区)APP下载注册任务分解表,各村(社区)建立专项宣传小组,安排APP安装专职指导人员,通过走访入户的方式,帮助每位群众安装反诈骗APP,并每日对已安装人员名单和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深入宣传指导。该区采取“传统+新媒体”的宣传方式,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加大线下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社、村干部包户”的方式开展入户宣传;通过召开会议、赶集日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普及安装反诈骗APP的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等不间断宣传,同时以微信等新型媒体平台为载体,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宣传。

细致后期管理。各工作小组在推广安装的同时,根据已经安装名单积极展开“回头看”工作,督促已安装群众及时注册并实名认证,鼓励学习APP中的日常反诈骗技巧。同时,对每日更新名单进行汇总,核实数据,及时汇报,确保每日任务量圆满完成,推动实现全区反诈骗APP大普及,形成人人参与、共同防范反诈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