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70余年独龙族传统草木染织技艺“复活”

版次:A02  2022年09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昆明9月26日电(记者 赵粯然)我国独龙族传统荨麻染织技艺近日通过抢救保护,成功恢复了红、黄、绿等6种颜色的纯天然染布法。这意味着失传70余年的独龙族传统草木染织技艺“复活”。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族手工艺协会会长曾剑君说,独龙族传统荨麻染织技艺已经失传70年以上,早期染料配方流失,染布技艺流失。今年4月,贡山县民宗局启动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技艺抢救与保护项目。贡山县独龙族手工艺协会聘请相关专家和独龙族群众一起,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恢复失传的独龙族传统荨麻染织技艺。

“目前已初步完成荨麻独龙毯传统草木染色的资料收集和材料采集,成功找到了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茶色染料,正在进行紫色、灰色、棕色等颜色的浸染实验。”曾剑君说,传统染料就地取材于生长在独龙江峡谷的核桃、黄连等植物,这些草木染料不仅可以染独龙毯,还可以染手帕、丝巾等产品。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全国约有7000人,其中有4200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毯结实耐磨、使用方便,是当地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物品,如今已经成为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