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直击

版次:A02  2022年09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方有江豚!”24日中午12时许,长江洞庭湖口,粼粼波光中不时出现几个形似“轮胎”的弧形黑点,时而喷水换气,时而随浪追逐,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队目视组记录员龚海波兴奋地喊出了声音。

继2006年、2012年、2017年之后,农业农村部19日在长江中下游南京、武汉、荆州同步启动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这也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施行后,首次开展长江流域物种系统调查。

来自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的“90后”科研人员龚海波有幸参与其中。连日来,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下,20余家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120多名人员采取分组分江段同步实施的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及部分长江支流江段展开了“拉网式”搜索,开展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考察、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和未通航汊江江豚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等一系列工作。

“与以往相比,此次长江江豚科考在考察范围上更广,船只、人员投入更多,考察技术也有所创新。”长期从事江豚研究和保护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除了目视、被动声学等常规手段,此次科考还增加了自动影像辅助系统(VAOS)、水环境采样(eDNA)等技术,便于更准确地考察长江江豚种群分布情况及栖息环境情况。

郝玉江介绍,从目前的科考结果来看,长江江豚的分布模式整体呈现相对集中、散点分布的特点,和2017年的情况接近,未发生显著变化。

“此次洞庭湖口发现的是较大的一个江豚群体。”作为科考队目视组记录员,龚海波有着相对直观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情况是,科考过程中,江豚‘子母同框’的情况较多,这说明江豚家族可能在发展壮大,但整体数量仍待后期计算分析。”

脑袋圆圆,前额凸起,嘴巴上翘好像在微笑,长江江豚被称为长江的“微笑天使”。2017年的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随着长江大保护逐步深入,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江豚近年频频现身,“江豚逐浪”成为长江沿线许多城市的一道风景。

“本次科考将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环境现状,整体评估其种群数量、结构及变化趋势,科学分析长江江豚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效果,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提供依据。”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娄巍立说,摸清长江江豚“家底”,才能采取更完备的保护,让母亲河的“微笑”更好绽放。

(新华社武汉9月24日电

记者 李思远 谭元斌 肖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