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张黄花梨木制作高贵典雅的八仙桌,曾是在清朝时当过举人太爷爷使用过的。它经过一百多年蹉跎岁月光阴打磨,依然坚韧倔强,散发着古朴淡雅的幽香。就像一位世纪老人在述说往日的辉煌和岁月沧桑。
八仙桌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之一。关于八仙桌的由来在民间传说纷纭,最古老传说有两种:一种说八仙桌起源于吴道子宴请八仙传说;另一种传说是布衣族祭八仙之说,这是民间给八仙桌披上了一种神话色彩。据现在可考证的历史至少在辽金时代就已有之,到明清时期更为盛行。尤其在清代,无论达官显贵、平头百姓,家家都在使用八仙桌,不但品种多,其结构榫卯严谨、做工精致、浮雕吉祥图案等装饰部件美观大方。今天所能见到的八仙桌基本都源于清朝时期的,它经久耐用,能够流传几百年而不解体损坏。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读过私塾的爷爷非常爱惜那张祖传下来的八仙桌,从不让我们小孩子们碰,更不许在八仙桌上摆放任何物件。平时八仙桌就在爷爷屋内静静摆放着,只有逢年过节一家人团圆时才团团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团圆饭。每天总能瞧见爷爷拿着一团丝绸布擦拭他心爱的八仙桌,有时一天擦两三遍之多,八仙桌被爷爷擦拭得锃亮放光,桌面更是一尘不染。
八仙桌是爷爷的命根子,更是爷爷亮身手展露才华的战场。受太爷爷的熏陶,爷爷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逢新春佳节,爷爷便在八仙桌前摆开阵式,刚劲的笔锋如行云流水般为自家和邻居亲朋书写春联,还有福字、抬头见喜、出门大吉等条幅。我和哥哥们在一旁给爷爷研墨递纸,爷爷一写就是小半天也不感觉累。炕上、柜子上摆满了写好的春联福字等条幅,然后我们哥几个将春联对子等条幅整理好后,分别送给邻居和亲朋。而我们挎兜里也装满了邻居和亲朋送给的糖果和花生瓜子儿,我们给别人送去了快乐,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镇里谁家迎亲嫁女都少不了爷爷挥毫泼墨的身影,墨香里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笔一划。爷爷更是镇里最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受到全镇人爱戴和尊敬。
八仙桌曾一度与我们分离过,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镇上工作的父亲调到距家四十公里外的市里上班。此时八十岁高龄的爷爷又患上脑梗,父亲便将爷爷奶奶接到城里与我们同住,而那张八仙桌就留在老屋里了。爷爷在病重弥留之际总是念念不忘那张陪伴他几十年的八仙桌,父亲只好打电话求老家邻居李叔用马车将八仙桌送过来。当爷爷看到与他分别七年之久心爱的八仙桌,浑浊的双眼像放电似的明亮起来,伸出不听使唤的双手颤抖着抚摸八仙桌,脸上露出了深情久违满足的笑意,几天后爷爷平静安祥地走了。
时间如指尖流水,它可冲刷掉时光中许多往事,却难带走那些光阴中的物件和深深印刻在心中的情思。如今陪伴着我家几代人的那张八仙桌仍然挺直而立,散发着绵长久远的芳香和不朽的光泽。
一张八仙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回味,也承载着千家万户一次次团圆。它让历史不再虚幻和遥远,历史记忆的那一份执着和柔情似乎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