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蹚出“振兴路”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A01  2022年08月2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处暑刚过,市委组织部从各县区抽选2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走进寿县小甸镇杨圩村开展实地观摩调研,目之所及,瓜蒌种植基地里一个个青色的瓜蒌挂满支架,周围400多只大白鹅引颈高歌,基地旁的鸡舍里6万多只鸡的鸣叫声和人们劳动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此情此景,大家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以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统筹推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小甸镇杨圩村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以党总支为核心,合作社为桥梁,打造出“淘小甸”牌农副产品,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环境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中徐徐展开。

传承红色基因,打好党群“同心牌”

杨圩村处于江淮分水岭地域,地势高洼不平,农业用水紧缺,前几年受天气及病虫害影响,常规种植的小麦、油菜收成不佳,导致大户“跑路”、小户撂荒,冬闲田面积越来越大。

“为从根本上解决撂荒问题,我们在2020年秋季率先在寿县开展了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大托管经营活动。”杨圩村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充分发挥小甸镇红色基因优势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两年来,先后在19个村民组托管土地5523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杨圩村‘两委’以党建为统揽,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领办了‘杨圩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和‘杨圩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杨圩村党总支负责人介绍,该村按照多元化、市场化的要求,提出“你来投、我来干、年底一人三十万”的发展目标,引导广大新型农业经营户参与土地大托管服务,组织有能力、口碑好、爱农业的农民22人,成立了专业的社会化服务队伍,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的农业生产“大托管”、多元化经营大格局。

目前,杨圩村土地大托管的经营主体有专业农机手22个、种田小能人8个,脱贫人口长期工28人,参与土地入股农民已达822户。同时,整合、购置了大型旋耕机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旋播一体机4台、无人植保机2架,汽油打药机4台、运粮三轮车3辆等现代农业机械,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

领办合作模式,打好增收“组合牌”

8月25日,2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杨圩村1000余亩的高粱地旁看到,酒用糯高粱长势喜人,随风摇曳,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

“我们村地处淠史杭灌区末梢,夏季用水十分紧张,针对岗地旱地靠天收的地域种植特性,因地制宜开发了旱地作物新品种,与茅台、迎驾等大型酒业签订了酒用糯高粱种植订单。”杨圩村党总支负责人说,该村还加入了安徽科技学院鲜食玉米和合肥现代牧业青贮玉米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与大型油脂厂合作订单扩种油菜和大豆,与潜山瓜蒌协会签订瓜蒌深加工合作协议,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吸引大量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发展瓜蒌种植和家禽、牲畜养殖,吸收社会资本400余万元。

据介绍,通过“互换并地”“结对并地”等方式,杨圩村将零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平整土地4000余亩,多出土地3%。优选水稻、小麦、油菜品种,采取“统一购种、统一耕田、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归仓、分片管理”的方式,实行全程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科学种植,确保了农作物优质高产。

大力发展电商,打好产业“联盟牌”

“要打破传统农业‘丰产不丰收’的窘境,就必须拓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把产品变成商品。”杨圩村党总支负责人说。

2019年9月以来,杨圩村致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小甸镇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注册了“淘小甸”商标,推动当地土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出村进城。

到2020年2月,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分散在小甸镇各地的糙米、虾田米、食用油、瓜蒌子、土家禽、土鸡蛋等名特优农产品统一整合到“淘小甸”名下,让“散兵游勇”变成“正规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产品销往江浙沪以及广东等地。

2021年5月29日,杨圩村在拼多多上开的“淘小甸”店铺正式上线。以粥米为特价产品做引流,当天卖了2000多斤优质粥米(碎米),销往四川、北京、广东、福建等地。

经过3年稳步推进,杨圩村通过创新“电商+”模式,“淘小甸”牌农副产品销量逐月逐年攀升。2021年12月,淮南市首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上,杨圩村“淘小甸”电商项目荣获一等奖,获得奖金50万元,并利用这笔奖金新建大米加工厂,实现基地种植、自己加工、线上销售融合发展。自有品牌“淘小甸”牌大米,今年已售出18万余斤。杨圩村从2019年网销5万元,到2021年162万元,今年预计突破300万元。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7.8万元发展到2021年的112.6万元,预计今年突破200万元。

“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正在改变以往传统政策输血向基层党组织造血模式的转变,正在形成‘支部有作为、党员有作用、集体有收益、群众有实惠’的共建共享共赢模式,效益愈加凸显的同时,发展道路也越走越宽广。”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刘俊青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