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立秋

吴晓波

版次:03  2022年08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立秋,像是个性子慢腾腾的汉子,不急不忙地走在乡下的田野上,阳光依旧热烈,蝉声依旧聒噪,凉风藏在荷花叶子底下、竹木丛中,只有早晚时分,四处才传递出秋的消息。

每每立秋时,父亲像大多数农人一样,在田地里忙碌耕耘着。在南方,水稻大多双季作业;立秋时节,早稻刚收割下市,晚稻刚插秧完毕。经历过一场“双抢”大战的田野,看上去有些凌乱却又处处充满生机。收割的干黄稻草东一处西一处,散落在田埂上、沟坡边,还没有来得及归拢成堆;趁着天好,赶在秋雨之前,父亲要把它们一一捆成捆,一担担往家挑,然后再码成垛,那可是老牛冬天过冬的食粮,父亲一点也不敢马虎。

水稻中,数中稻生得最为壮实了。立秋前后,正是中稻打泡抽穗期,站在田埂上,都能听得到中稻大口贪婪吮吸水的声音;早上刚灌的水,一个日头下来,到了傍晚时再看,就下去了一大截。刚插下的晚稻秧苗,生得绿油油,它们都是父亲心头的“娇小姐”,那是万万断不得水的。除了归拢稻草,父亲最操心的就是给稻田放水了。父亲拎着锄头,走东头,串西头,起早贪黑给水稻引水。此时,各家各户的水稻都缺水呀,哪一块稻田没有及时引上水,父亲都会急得吃不下饭。在老家,有“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立秋后,能够酣畅淋漓地下一场雨,给中晚稻储备足够的水分,那是最大的福祉了。

立秋时,母亲大多时候背着喷雾器,在棉花地里同讨厌的棉铃虫作斗争。一地的棉花长势喜人,正处在保伏桃、抓秋桃的关键期,除了防止棉铃虫的袭扰,还要给棉花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这些工序一样都不能少,以减少烂铃、落铃。这样,棉桃才能正常地成熟吐絮,到了秋后开出雪白的棉花来。母亲一边给棉花掐枝打顶,一边在心里盘算,老祖母床上的过冬被子旧了,等这地棉花一下市,该打一床新的了;多余的棉花,再挑到集上卖掉,给我们兄妹一人裁剪一身得体的过年新衣裳。

素有立秋“贴秋膘”、“啃秋”之说。年迈的祖母深谙其理,变着法改善着我们的伙食。一个个老南瓜吊在院墙上,东一个,西一个,风一吹,黄得耀眼。祖母把它们摘下来,堆在院中。老南瓜赛猪肉,在锅里一煮,上面漂了一层南瓜油,绵软可口,一吃就是一大碗。老南瓜多了吃不掉,聪慧的祖母会把它们煮熟拍成泥,然后在锅面上两面一煎,又焦又黄,也就是城里人爱吃的南瓜饼,祖母把它当点心让我们兄妹吃。

祖母侍候庄稼的本领一点也不亚于父亲母亲,每年都会在菜地辣椒、茄子下面套种上一种菜瓜。这种菜瓜又长又大,全熟了,滚了一地。小时,西瓜价格高,农家人通常吃不起,祖母就把这菜瓜剖了给我们当西瓜吃,又香又甜又解渴。

立秋了,瓜果满园不说,祖母种的黄豆荚也熟了。祖母常说,这嫩黄豆是最养人的了。每天,祖母都会从地头上拔一些黄豆荚抱回来,然后端个小凳子往院中一坐,一粒一粒把黄豆荚拨成米。嫩炒黄豆米,是我们小时百吃不厌的一道菜。嫩黄豆打鸡蛋汤也是常有,鸡蛋在汤盆里漂着黄彩带,黄豆在下沉碧绿莹莹;光是这看相,就有些醉人了。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在乡下,立秋后面还有“秋老虎”呢。乘着“秋老虎”的猛劲,庄稼还要狠狠地长上一拨,农人们还要稍作休整,迎接一场更大的丰收。孩子们还要把暑假的尾巴泡在水塘里,听一听未尽的蝉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