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潘士清

版次:02  2022年08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日前,记者在潘集区贺疃镇古路岗村的百亩中草药基地,看到黄蜀葵、菊花、黑参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10多位村民正在田里锄草。

村民陈士邹每天和其他村民一道,一大早就来到中药材基地给田间除草,查看苗情、精心管护中草药幼苗。“我们这些不能外出打工的体弱劳动力来帮助管理,每天收入七八十块钱,干的活也比较轻松。”古路岗村村民陈士邹高兴地说。

古路岗村2021年成立了村级合作社,托管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稻米和黄蜀葵、黑参、菊花等中药材,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务工。

贺疃镇古路岗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目前,村里种植了优质粮800亩,中草药100亩,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带动40人务工,每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近年来,贺疃镇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快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成60000亩绿色小麦、水稻种植基地,打造了一批瓜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截至目前,全镇托管土地13600亩,瓜果、蔬菜种植达到11000多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0多家,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该镇认真落实“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以产业兴旺促农民增收为目标,本着“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推广种植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提升种植业科技水平,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带动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并充分利用茨淮新河无污染水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地方优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和种植效益,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