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之上,植物一直都占据着统治地位,亿万斯年的进化与繁衍,一路枝繁叶茂,且生生不息。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植物是如何安身立命的?换句话说,植物的安身立命,与我们人类自身又有何关联呢?息息相关。四个字,简简单单,真真切切,但却可以诠释一切。我离开乡村大地,进入城市生活,几近三十年。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一直都生活在植物中间。吃的菜蔬,养的花草,就连傍晚散步之际目之所及的人为的景观带,精心打造的花境,以及散落在城市边缘的树木野花野草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藤蔓植物。但它们,无一例外,都生长得很好。这让我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经风历雨,一路坚强,生生不息,生命花开。
故乡的大地之上,生长着植物,也生长有我们,生长起袅袅炊烟的一日三餐,也生长出我们日益强壮的健康体魂。我的故乡地处皖中,襟江带淮,属丘陵地带,山多而水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植物的安身立命极为艰难,关键之处多在于一个水字。有一年大旱,爷爷每天都早起,天不亮就起床,车水灌田,挑水浇菜。土地,庄稼,是爷爷一生的命脉。向上数三代,我们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乡村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分四季,努力加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植物的安身立命,也是乡村农民的安身立命,有了稻子谷物与粮食,有了棉花菜蔬与果子,才能养活一大家子。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在乡村,生存历来都是第一要务。爷爷的安身立命在田野之上,奶奶的安身立命在菜园地里,父亲的安身立命在绿色军营,母亲的安身立命在基层工作,我们兄弟仨的安身立命在书本之中。
在很多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就是那么的简单,一日三餐,吃饱喝足,然后,该干嘛干嘛。可植物就不一样了,它们无家可归,只可裸露于广袤的大地之上,时时要经历风吹雨打与日晒雨淋。有时,我也替植物鸣不平,它们的生存环境如此之恶劣,但它们又为何还生长得那么好呢?曾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夏日夜晚,父亲孑立窗前,凝望着远方,看着那一地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植物。末了,父亲曾郑重地向我们兄弟仨说起——温室的花朵长不大,人,一定要经风历雨,方能茁壮成长。父亲是有资格说这样话的,因为他在军营一呆就是多年。绿色的军营,绿色的植物,从某种精神层面上讲,它们的岁月行走都是一样的,向往光明,努力成长。
大地、天空、泥土、雨水、风儿、阳光、光合作用,构成了植物必要的生长要素。植物从植根于大地的那一刻起,它们就明白无误地懂得了一个既深奥又浅显的道理,扎根大地,努力成长。这是一份精神,更是一种力量。来自大地深处,来自人间期盼,来自自身省悟,来自天空召唤。在每一个熟睡的夜晚与醒来的黎明,植物吐故纳新,植物默默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氧气,一个又一个清晨的醒来,我们都备感大地的辽阔氤氲与清新鲜活,植物,确实功不可没。植物的安身立命,一步步正走进着我们烟火人生的每一份日常。粮食、蔬菜、野草、鲜花、树木、真实、美好、鲜活、生动。诗人海子说,植物和人类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是呵!活在这珍贵的人间,真好!植物的安身立命,在大地之上,在天空之下,在岁月之中,在世人心里。向植物学习,向阳而生。向植物致敬,努力成长。
多年之后,当我再次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故乡、大地、日月、阳光、雨露、风霜、雷电、植物、人们、乡村、农事,久远的回味,鲜活的记忆,一个个、一件件、一桩桩,一样也没有少。它们就像门前的树木、田里的庄稼、远山的青翠一样,一直以来都还保持着原有的模样。我行走半生,归来鬓已发白。这是一份成长的代价,这是一种生命的必然。植物的安身立命在故乡,我们的安身立命在异乡,故乡的岁月,异乡的日子,我们与植物都不会感到孤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欣赏,互相勉励,一路向前,生命花开。呵呵!植物的安身立命在某种程度上教会了我们一路成长的本领,在自然风雨之中,在人生历练当中,坚韧,顽强,执着一念,奋勇向前。这是一种很好的乡村品质,这是一种很好的村庄精神。
植物弥漫与无边覆盖的乡村,绿意盈盈与一路花开的乡村,大地炊烟与夜晚宁静的乡村,吐故纳新与鲜活无比的乡村。哦!原来呀!植物的安身立命,一直都在那里!那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那里,春暖花开,春和景明。那里,荷花飘香,蝉鸣树间。那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里,大地藏冬,一地的冬日暖阳沉进门前的金黄草垛与竹林深处。归途如虹,飞鸟与人们,土著的乡人,异乡的游子,我们哟!哪一个,不打心里,感谢大地?感恩植物?养活养大,身体精神,岁月时光,诗意远方。如果说,我们站在岁末阳光下,非要给予植物一份礼赞,那我不用思考,定会脱口而出:感恩常在,感动非常。
植物的安身立命,我们的安身立命,相辅相成,互为交织,共同营造起一个又一个大美而又鲜活的烟火人间,尘世,人间,美好的人间岁月,但愿,我们能如植物那般,安身立命,笑傲苍穹,幸福人间,流连岁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