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综合施策农村供水能力和水质实现“双提升”

版次:02  2022年07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聚焦农村供水保障,我市采取推进项目建设、抓好维修养护、强化水质监管及拓宽投诉渠道等多种举措,综合施策提升农村供水能力和供水水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卫生部门水质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我市加快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进度,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88亿元,现潘集水厂、茨源水厂改扩建、毛集实验区首创水厂及管网工程等已开工建设,已完成177.1千米的配水管道铺设。我市抓好维修养护,落实了农村供水工程中央维修养护年度资金479.6万元,对全市72处供水工程进行了维修养护,通过增设排污阀、更换破损供水管材管件、购买净化消毒滤料及制水药剂等保障了供水工程正常运行。我市强化水质监管,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建立水质检测中心,规范开展规模水厂日检九项水质检测工作,对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情况实行日检日报制度,并成立督查组,定期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暗访督查,上半年已开展督查128次。我市还拓宽投诉渠道,在各县区网站公开监督举报热线,安排专人接听。对投诉举报的供水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建立回访制度,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本报记者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