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老年人有腰背酸痛、弯腰驼背的症状,摔个跤就发生了髋部骨折,弯个腰就骨折了。这一类症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理原因,而可能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导致的。
“很多人听说过骨质疏松这个病,但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姚国玲介绍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她提醒广大市民,要关注骨质疏松,关爱骨质健康。
警惕隐藏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隐藏的健康‘杀手’,不易察觉却危害极大。”姚国玲主任告诉我们,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骨质疏松症已跃居糖尿病、老年痴呆之后的第三位老年易患疾病,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哪些?姚国玲主任介绍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身体骨骼(尤其是脊椎、手腕和大腿颈部)容易发生骨折、骨痛。它被称为无声疾病甚至“沉默的杀手”,因为多数骨质疏松是静悄悄发生的,在初期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明显症状,但是骨钙和骨量却在慢慢流失,许多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高危人群?有哪些危害?姚国玲主任告诉我们,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体,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女性。老年人一般骨折后较难愈合,有的甚至发生并发症,可能伴随慢性疼痛、残疾,产生高死亡率、生活质量下降等危害。她提醒说,骨质疏松症的早诊断早预防至关重要!判断骨质疏松不能靠自我感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真正做到“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就是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骨密度检测,它是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得的单位体积里骨含量来判断患者的骨质密度并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姚国玲主任介绍说,这种检测安全、无创,检查一次骨密度辐射计量是0.001mSv。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包香烟的辐射计量是0.1mSv,一次1万公里飞机旅行的辐射计量是0.05mSv,因此市民完全可以放心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
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五楼的骨密度检测室,我们看到65岁的王女士正在做检测。“这个检测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或进行任何注射。”医院核医学科医生嘱咐王女士在检查台上躺好,然后通过X线机扫描腰椎和髋关节的骨骼,整个检查过程仅5分钟。“这个检测真方便,随时都可以来做,检查的也快!结果出来也快!”王女士告诉我们,整个检查过程都没感到疼痛或不适。检查结束后,她很快就获得骨骼“评分”——T-值为-1.6。
“一般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骨密度水平判定以T-值表示,T-值大于等于-1.0的为正常,T-值在-2.5到-1.0之间的为低骨量,T-值小于等于-2.5的为骨质疏松,T-值小于-2.5并且发生了脆性骨折的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姚国玲主任介绍说,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出来后,会再到相应科室进行问诊,医生将根据骨质疏松症治疗规范进行对症下药、规范诊疗。
定期检测早诊断早治疗,预防骨质疏松
现实生活中,骨质疏松极容易被忽视,大部分患者都是发展到骨折以后才来医院。“骨质疏松症最明显但是又易被忽视的症状就是老年人身高缩短了,或出现驼背的情况。”姚国玲主任说,虽然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但防治骨质疏松得尽早开始。一般建议45岁的女性和年过50岁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有抽烟、嗜酒不良习惯的人群,检测年纪要适当提前,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对于已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系统性治疗,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姚国玲主任说,对于正常人群,要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防治骨质疏松症。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喝浓茶;每日饮食营养均衡,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进行适量日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进行适量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保持心情愉悦等。
据了解,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前沿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该院核医学科拥有省内先进的SPECT/CT,规范的核素治疗病房,可以开展核医学影像检查与核素治疗。其中SPECT/CT可在SPECT功能显像引导下做CT解剖显像检查,更利于病变的发现及明确,目前该院核医学科可开展全身骨显像、心肌负荷(静息)灌注显像、甲状腺静态显像、甲状旁腺显像、唾液腺显像全套、肺灌注断层显像、全身碘显像(131碘甲癌复发、转移灶、碘治疗的随访)检查等。全身骨显像也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对疾病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